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和田日报 2022年01月12日

  1月8日,新疆天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服装生产车间里,几十台电动缝纫机整齐排列,缝纫机有节奏的“哒哒哒”声响个不停,员工有的在裁剪布料,有的在熨烫,有的在包装……一双双灵巧的手正在赶制精致的服装,企业负责人图尔荪江·阿卜杜热合曼不时走到员工身边,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技术要领制作,确保服装质量,“员工正在赶制一批订单校服。近年来,我们公司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员工都忙不过来。”图尔荪江说。

  早在2016年,图尔荪江在墨玉县芒来乡核桃园村办起了新疆天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起初公司的建筑面积只有110平方米,仅有12名当地村民在公司就业。

  2021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规模发展壮大。如今,公司的厂房面积扩建至500平方米,制作的服装销往全地区七县一市、乌鲁木齐等地,吸纳周边村75人就业,员工月工资2000元至4500元不等。

  “以前我和丈夫在家种地,收入不高,现在公司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干得多拿得也多。去年还买了一些家具,新换了一辆电动车,家里该有的都有,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员工海尔妮萨·艾孜则说。海尔妮萨是核桃园村村民,以前靠种4亩地为生,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她在新疆天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就业,从不懂技术的农民成长为一名熟练的产业工人。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就业增收。通过发展产业,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现在芒来乡共有工厂16家,带动就业223人。”芒来乡乡村振兴办主任阿米娜·喀斯木说。

  海尔妮萨的故事是众多产业工人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下,各级党组织想尽办法为群众就业增收找出路,全地区就业稳中有升,城镇新增就业3146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仅就近就业的就有641169人次。

  党史学习教育,归根结底要落脚在学史力行上。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地区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成效体现的落脚点,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

  察民情、访民意,走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步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生需求。全面搜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加精准地对接稳定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干群“鱼水”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总结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地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为群众办实事”,最重要的就是“实”。只有走近群众,主动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再全力去解决,这样办出来的事,才是实事,才能接地气。

  2021年8月2日,地区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厅里,前来咨询和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56岁的巴哈尔古丽·哈斯木来办理营业执照的相关手续,显然她对这个拥有60余家单位、涉及1200余项政务服务和审批事项的办事大厅有些摸不着头脑。她站在人群中左顾右盼,手里的材料捏得更紧了。正在爱心窗口值班的布威热比罕·图尔荪巴克看到这种情形后,主动走出工位,把巴哈尔古丽带到了自己工作的窗口,顺利帮她办好了业务,并叮嘱她,以后再来办事,可以直接到这个爱心窗口办理。

  “在地区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刚投入使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些老人来办事时的难处,于是设置了这个爱心窗口,主要服务老年群体和残疾人群体。他们有的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有的行动不便,我们在窗口前特地配备了轮椅,一有需要我们就会主动上去,为他们服务。这也是我们学党史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布威热比罕说。

  多开一个窗口,不仅让群众少跑几次腿,也成功拉进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定方案、列清单,将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

  民生难题限时办结、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机制让很多难题得到及时化解。

  2021年3月中旬,地委下发《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并罗列成28项重点任务清单,细化了举措,量化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内容,明确了责任和时限,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活动中担当作为。在此机制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各类志愿活动层出不穷,形成了城乡基层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了党群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在党员干部带头、各界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下,全地区共打造了63个志愿者示范点,组建起了3298支志愿者服务队,在职党员参加志愿服务9.8万人次,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揪心事60313件。

  2021年6月8日,和田地区首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金穗驿站”正式揭牌,它由地区工会与中国农业银行和田分行联合建设,从此,广大户外劳动者有了凉爽舒心的“歇脚地”和“加油站”。

  户外劳动者不辞辛苦,为城市的干净整洁、社会的安定有序、群众的出行便捷坚守岗位,却难有一个固定休息的地方,可以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喝上一口解暑的冷饮。解决户外劳动者休息难、吃饭难、喝水难、如厕难的实际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温度、人性化的服务,是对全社会有积极影响的实事好事。

  “这个‘金穗驿站’能及时在炎炎夏日揭牌、投入使用,靠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的志愿行动,他们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之中,通过倒排工期,紧锣密鼓地赶任务,终于赶在最热的几天之前把驿站建成了。满足了广大户外劳动者‘天冷能取暖、天热能纳凉、渴了能喝水、饿了能热饭、累了能歇脚、手机能充电、上网能免费’的热切期盼。”中国农业银行和田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亚军说。

  惠民政策落地,群众“急难愁盼”清仓见底(小标题)

  2021年,在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努力下,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到全地区各阶层、各领域,涉及群众的衣食住行,关乎群众的‘急难愁盼’,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民心更加向党。

  随着扩大就业工程、增收致富工程、安居保障工程等10项“重点工程”的全面铺开,厕所革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难问题的解决、邮政快递末端网点的全覆盖等10件为民实事也在压茬推进、逐一完成。

  2021年8月31日,在民丰县尼雅乡先锋村的邮政快递服务站,村民图尔荪尼亚孜·艾合买提取上了快递。自从村里有了邮政快递服务站,她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取快递了。这两年,图尔荪尼亚孜喜欢上了网购,但取快递却成了困扰她的一件麻烦事,每次她都要坐车去几公里外的邮政服务自提点去取快递,或者让同村人代取回来。有时候没有同村人取快递时她要找县上的代取快递,一件要付5至10元的代取费。现在,村里专门设立了邮政快递服务站,由乡邮政所的投递人员专门把快递送到村里,实现“快递进村”。

  从看得见“急难”、听得到“愁盼”,到现在目之所及,600辆流动餐车跑起来了,310个村级供销网点建起来了,500眼机井维修好了,83处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起来了,554名“两癌”患病妇女申报了救助资金,“两新”组织面向低收入群体开发出了5549个工作岗位,488种农副产品入驻了全国供销总社“823”平台,产品销售金额达14122.25万元。随着邮政快递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各项惠民政策均已落地见效,群众的“急难愁盼”业已清仓见底。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0项惠民工程+10件为民实事’的工作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和田地区的‘10件为民实事’,共计30件事,现已全部完成。同时,全地区各级党组织承诺的为群众办实事28200件、党员干部个人承诺的为群众办实事100628件,已经全部落实。”地委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指导三组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解决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以群众满意度为依据,强化措施、健全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