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俯瞰(无人机照片,7月4日摄)。地区融媒记者 阿巴拜克日摄
和田县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积极打造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网红村”,吸引更多游客,助力当地走上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
7月4日,记者走进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村里道路四通八达,村道两旁家家户户把围墙拆掉或矮化,修葺一新的和田传统“阿依旺”风格民居,葡萄架、菜地、果园错落有致,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办起特色餐饮、农家乐、乐器店、绣坊、民宿等旅游项目。
稻香村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近几年,村“两委”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推进水稻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打造出独特的沙漠水稻田景观。同时,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户而异、一户一案规划,因人而异、一户一业自择”原则,确保在符合民俗村改造整体要求的情况下,做到修旧利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投入5700万元,对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如今,稻香村成为南疆地区有名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和民俗文化村,全村219户村民靠农业增收,旅游业致富。
北京援疆干部、和田县委副书记杨志说:“只有这些基础设施齐全了,才能让老百姓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条件。现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经超过12000元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经济收入、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村民买托合提·艾海提在自己院子里开起了民宿,从农民到老板,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收入上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靠种地,累得很,还挣不上钱。现在搞民宿,挣钱多,游客多的时候,一个月就能收入七八千元。上个月买了一辆车,打算多攒点钱,明年把餐饮也做起来,开个大一点的特色饭馆。”买托合提开心地告诉记者。
如今,稻香村219户的住宅改建得各具特色,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的古朴创意装饰,既保留了农户原有的馕坑、禽舍、庭院等农家元素,又按照整体规划,让每个院落突出了特色餐饮、传统小吃、民族工艺、风情民俗等不同的业态,处处体现出和田独有的民俗文化魅力。目前,稻香村从事旅游业的村民已超过500人。
北京援疆干部、和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运博说:“稻香村村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从原来种植和养殖拓展到了二产和三产,村民可以去工厂就业,可以搞个体经营,就业有了去向,工作有了盼头,增收有了保障。”
稻香村积极推动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走出了一条农业示范推广道路。在稻香村成功的经验基础上,和田县正在打造更多的“网红村”,更多的“稻香村”正在拓展到巴格其镇、布扎克乡的六个村,让更多的农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