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农技专家阿则古丽·纳伊普在田间地头给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2021年6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农办、科技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万名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至今已1年多时间,在这期间,和田涌现出一批热爱乡村、服务乡村、投身乡村的科技专家,他们中有自治区首席专家,有地区农业科技服务骨干。他们对接县市单位、乡镇站所、农牧民群众和农业企业,在田垄、果林、畜圈开展农业科技技术服务指导,为农牧民兄弟带去了技术服务,带去了保障,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成效,引领乡村农林牧产业高质量发展。
畜牧养殖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高效型转变。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专家杨会国长期带领5名科研人员驻扎在墨玉县,通过做试点、建基地、创模式、育人才、优机制、强科研等多种途径,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助推传统粗放型肉羊生产向现代高效型加速转变,户均产羔率达到195%,羔羊繁殖成活率达到85%以上,实现户均增收1800元至4000元,农牧民参与多胎羊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多胎羊庭院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在试点村得到迅速推广普及。杨会国带领服务团队编写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口袋书,制作挂图、微视频等技术科普资料,通过微信群、抖音、QQ等推送给老百姓,采取专题授课和实地指导方式,培养技术骨干20余人,实训技术人员800余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000余人次,带动了养殖观念更新普及,增强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引良种、繁良种的意识。依托科研基地,吸引疆内外10余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规模化设施养羊圈舍设计及参数优化、高效繁殖模式、羔羊料优化配方、新发常见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发集成,为墨玉县农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学发展家庭养殖。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专家沙尔山别克·阿不地力大带领服务团队对和田黑鸡(尼雅黑鸡)生长期饲料配方的科学调整进行科学试验,采用9种饲料配方进行了饲喂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和田黑鸡生长期的3种饲料配方,筛选出的饲料配方已被民丰县新疆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推广应用。发表《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和田黑鸡生产性能、肉质及抗氧化的影响》《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和田黑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复方中草药对和田黑鸡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及抗体水平的影响》等论文,为和田黑鸡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进行和田黑鸡(尼雅黑鸡)性能测定项目、测定方法以及测定项目填表有关的培训,动手操作进行技术指导,为和田黑鸡的保种及其有效开发利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他带领团队服务期间,培训县、乡畜牧兽医站站长、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骨干及家禽养殖企业技术人员60余人,农牧民群众400余人。同时,利用培训讲述新疆农业发展进步的变化,宣传“三农”政策,促进惠农政策落地见效。
推广普及农作物科学种植技术。和田地区农技中心专家杜琳辉借助和田人民广播电台《科普和田》栏目广播直播12期农业技术,覆盖和、墨、洛四县市,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在洛浦县政务视频会议室以视频形式授课,培训县乡村各级农业干部1500余人次,现场指导培训技术人员50余人次、种植户400余人次,编发《粮菜主要作物精准管理技术》手册200余册。在关键农时多轮全覆盖式调研指导,洛浦县9个试验点林粮间作模式中小麦亩均产量177.7公斤、大田小麦亩均产量378.74公斤,高于全地区小麦亩均产量12.5公斤,林粮间作小麦亩产量接近于全地区林粮间作小麦平均值。杜琳辉带领农技人员,大力宣传培训番茄潜叶蛾防治技术,督促种植户落实防控措施,洛浦县全县范围内番茄潜叶蛾得到有效控制,使冬春茬西红柿均取得了丰产丰收。针对国家环保督查,就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指导洛浦县农业农村局疏理完善2015至2021年档案整理及项目数据系统填报上传,推送问题16条并指导整改。
深入开展农作物精准技术服务。和田地区农技中心专家阿则古丽·纳伊普针对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农作物种植现状,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英也尔乡、雅瓦乡、吐外特乡、普恰克其镇、阔依其乡等16个乡镇40余个点位,就春耕生产、农作物田间管理、设施大棚蔬菜管理、番茄潜叶蛾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扶桑棉粉蚧普查、林粮间作试验点选点、小麦蚜虫绿色防控、小麦提质增效、棉花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内容进行实地技术指导服务,编写《当前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田间管理栽培技术要点》《复播露地蔬菜种植技术建议》《复播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番茄潜叶蛾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要点》《和田地区冬小麦播种技术要点》等建议简报16期,指导加汗巴格乡及墨玉县解决农作物蔬菜病虫害防治、秋冬蔬菜布局管理、小麦冬播等方面难题。举办4期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发放《和田地区主要农作物精准技术服务手册》及农业培训材料530余份,培养农村实用人才400余人。
地区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包联县乡村,深入到县乡村一线,及时解决政策、技术、服务等方面问题,让群众找得到专家,专家帮得上群众,为实现和田农林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科技引领。地区融媒通讯员 陈巍
梁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