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大变样 生活更舒心

和田日报 2022年09月09日

     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托万特根拉村村民阿卜杜拉和孙子在健身器械上锻炼。   地区融媒记者 阿巴拜科日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致力于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各族群众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今年31岁的托合萨依普罕是策勒县策勒镇津南新村村民,2018年以前她们一家人生活在昆仑山脚下的恰哈乡老干吉萨依村,那时的老干吉萨依村缺电、缺水,手机没有信号,很少见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样的生活“陪伴”了托合萨依普罕20多年。

  “以前我们需要买生活用品只能去乡里,因为村里没有一家商店。每个星期只有星期日才有巴扎,每次去一趟巴扎,大包小包的,要买一堆东西。”回想起以前的生活,托合萨依普罕记忆深刻。

  2018年,托合萨依普罕和村民一起搬迁到策勒镇津南新村,住进了宽敞的大房子,家家户户门前是平坦的柏油路,出行更加方便了。

  津南新村是策勒县产城融合项目,建设有住宅区、农业设施温室区、农家乐服务区等多功能片区,产业发展主要以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共建有401座温室大棚,全村371户中有211户从事蔬菜种植,棚均年收入2万元。津南新村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04亿元,建成安居富民房393套,安全饮用水达标率100%;常规电网、广播电视信号、移动(联通、电信)网络全覆盖;全村道路22.7公里,主干道已全部硬化;完成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村卫生室建设,面积共4731平方米。完善“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等合作模式,以基础种植技能培训为抓手,对农牧民进行针对性培训,完成主要收入来源由养殖业到“种植业+就业+养殖业”的转变,实现就近就业增收,同时发挥合作社作用,实现育苗-栽培-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津南新村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8301元提升到2021年的12404元,今年预计提升到20000元。

  住房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房屋质量以及居住环境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幸福感。艾巴提·阿不都拉是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老达里雅布依村人,曾经最让他烦心的住房问题,随着搬迁到达里雅布依新村后得以解决。

  “以前我们在老达里雅布依村时住的是笆子房,每到刮风时,屋里都是沙子。”艾巴提说。

  不只是艾巴提一家这样,村中大部分村民房屋质量都比较差。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政府下决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达里雅布依新村建成,一排排分布整齐的新房子,一条条宽敞的大马路,艾巴提和乡亲们的生活实现了突破式的提升。

  红色的大门,宽敞的大院,绿色的葡萄蔓,搬进新村的艾巴提把新家收拾得整洁美观。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沙发、茶几等家具整齐摆放在客厅里。

  “我们一家人现在特别幸福。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艾巴提开心地说。

  红墙绿蔓,新村干净整洁的环境也带动了村里一批人自主创业。阿斯亚·艾买尔是一家旅游公司的负责人,自从经营了旅游公司,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每天都有游客到达里雅布依新村观光游玩,我们打算今年增加沙漠探险、骑骆驼、沙漠露营等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阿斯亚说。

  家住和田市古江巴格乡托万特根拉村的阿卜杜拉·阿巴拜科日像往常一样,给自己家门前的小花园浇水。花园虽小,但花草的种类可不少,各种各样的绿植在阿卜杜拉的悉心照料下愈发旺盛。“每天出门满眼绿色,花儿绽放在枝头,心情特别舒畅。”阿卜杜拉说。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托万特根拉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园已经成为村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过去,阿卜杜拉的运动方式单一枯燥,由于村中条件有限,他只能绕着村子走两圈。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全民运动,托万特根拉村的健身器材也越来越多。太空漫步机、三位扭腰器等健身器材深受村民喜爱。阿卜杜拉闲下来就会带着孙子去锻炼。扭扭腰,练练腿,活动活动筋骨,阿卜杜拉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