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和田日报 2023年05月12日

     訾桂信(左二)与吾买尔·阿布都拉努尔麦麦提在地里查看洋姜(菊芋)长势。   地区融媒记者 崔永军摄

  5月初的和田,气温回升,和田市城区温度达到30摄氏度。在洛浦县多鲁镇阿特什墩村的新疆世达农业有限公司洋姜(又名菊芋)种植基地,公司总经理訾桂信正和员工们一起忙着锄草,进行田间管理培训,种植基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1963年出生的訾桂信,是山东省高密县人。2004年,机缘巧合来到和田并留在了皮山县从事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后来得益于政府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政策及和田得天独厚的光照等自然条件,訾桂信成立了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规模化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事业壮大的訾桂信并没有忘记皮山县的乡亲们,他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通过特色种植、拉长产业链、多元发展等,千方百计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实现了企业稳定就业170余人,季节性用工300余人。

  “老乡有条件自己种植大棚的,我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指导;老乡没条件种植的,可以到我的企业里来务工,就是希望大家的收入能快速提高,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訾桂信说。

  为了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2019年訾桂信又在洛浦县成立了新疆世达农业有限公司,整合土地10000亩,首期种植的5000亩洋姜长势喜人,来这里务工的男工每天可以挣到120元,女工可以挣到100元。

  吾买尔·阿布都拉努尔麦麦提是皮山县木奎拉乡吐孜拉克村村民,在訾桂信的企业里已经工作了八年多,他由最初只负责锄草、浇水、施肥,到如今除了农业管理,还负责季节性用工人员管理,月工资也由原来的3000元涨到了现在的4500元。訾桂信还自掏腰包花了10万元帮助他装修了新房子。

  “我跟着訾桂信叔叔学到了很多知识,他帮了我很多忙。他不但是我的老板,也像我的父亲一样,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5月10日,正在基地进行田间管理的吾买尔·阿布都拉努尔麦麦提说。

  近20年的时间里,訾桂信作为和田设施农业的行家里手,由衷地热爱这片热土,也始终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和田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同呼吸、共命运,为建设大美和田贡献力量。如今,无论是在皮山县还是洛浦县,尤其是在基层乡村,提起訾桂信,维吾尔族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亚克西”。

  2018年,訾桂信荣获自治区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19年,訾桂信被授予开发建设新疆奖章,2020年,訾桂信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2021年,訾桂信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訾桂信被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訾桂信信心满满地说:“民族团结不是看怎么说,而是看怎么做,我自己富了不算什么,带领乡亲们富起来才是真的富,农业产业化,尤其是饲草料加工产业化,不但可以破解当地群众养殖的瓶颈问题,还能解决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