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的生命接力

□ 史林杰
和田日报 2023年05月12日

     电影《平凡英雄》海报

  由著名记者、报告文学作家史林杰撰写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感天动地的生命接力》从今天起在和田日报开始连载。史林杰是新疆的著名记者,他当记者时采写的新闻述评《大瓷盘为什么走俏》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特等奖和中国新闻一等奖,被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收入教科书。史林杰在抓宣传典型和打造新闻精品方面有独到的眼光,履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和党委书记的十多年里,曾经打造7个中国新闻一等奖。退休以后,仍然笔耕不辍,多次深入和田采访,撰写了和田市吐沙拉乡唢呐艺人艾力卡德尔命运传奇的《艾力卡德尔的唢呐人生》、反映库尔班大叔一家四代人爱党爱国故事的《恩情》、介绍于田籍电商博士阿不都热合曼用他所学知识带领新疆百万人脱贫故事的《阿博士的追梦故事》等和田题材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

  《感天动地的生命接力》这部报告文学用生动的语言,真情的故事,讲述了全社会积极救助和田断臂男孩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深刻揭示了人间的深情大爱。是一部接地气、带露水、冒热气的报告文学佳作。

  

  

  前   言

  

  2021年4月30日23∶42,昆仑山下的新疆和田机场已经被夜色笼罩。

  一名7岁的维吾尔族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因为手臂被拖拉机传动轴绞断,和田华新团结医院和地区人民医院先后进行了全力救治,但由于手术难度大,各方面条件所限,难以断臂再植,所以急需在6小时内送往乌鲁木齐进行接臂手术,否则细胞坏死后将无法治疗。

  当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一行急急忙忙赶到和田机场时,当天最后一个航班CZ6820已经推出廊桥开始滑行准备起飞。

  “能不能把飞机叫回来?能不能帮帮我们?”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舅舅和哥哥向和田机场紧急求助。

  把已经滑行的飞机叫回来。这样行吗?

  不要说在和田机场,就是在乌鲁木齐机场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先例。

  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的事。和田机场塔台值班员按照机场党委书记、总经理田炜的部署,立即向远在乌鲁木齐的中国南航新疆分公司运行指挥部值班室请示该怎么办?

  当时乌鲁木齐分公司值班经理、党委书记梁根认为事情紧急,在来不及按程序向远在广州的中国南航总部请示汇报的情况下,他果断通知和田机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赶快叫回已经推出廊桥的南航飞机滑回廊桥,并二次开门安排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一行人登机。

  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及亲属登机后,乘务组及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马上调整了旅客座位,并指定专门的乘务员和一名自告奋勇的旅客医生一路照顾。机长汤辉忠在地面相关部门精准指挥下,果断调整了航线,缩短了飞行时间。乌鲁木齐机场调整了运行程序,推迟了机场夜间关闭时间,并对此时进港的所有飞机下达了紧急避让、让CZ6820优先降落的通知,并及时将停机位由远端调到近处。

  5月1日凌晨01∶36,CZ6820航班顺利抵达乌鲁木齐机场后,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一行3人优先下机,在现场一直等候的急救车,第一时间将他们送往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凌晨02∶10,男孩抵达医院后,负责手术的主刀医生黎立和4名同事早已等候多时。

  “先把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断臂拿去清创,然后带孩子做核酸和术前检查,一定要快,一秒都不能耽误!”黎立和同事与“死神”抢时间。经过一系列检查,凌晨3时,男孩进入手术室开始手术,麻醉、吻合静脉、接通血管神经、肌肉有序缝合,3个半小时后手术完成。

  黎立得知断臂巴郎需要进行接臂手术时,原本计划自己坐当天的飞机去和田就地治疗,但因错过最后一个航班,只能在医院等待他们来。断臂接通血管的黄金时间为6至8小时,黎立和其他几位医生接到通知后,立即组成救治小组,医院开通多条绿色通道,专门准备了一间负压手术室,只为在黄金时间内保住孩子的胳膊。 

  上了手术台后,黎立发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不仅断臂,肘关节也出现骨折,胸部还有大面积擦伤。黎立说:“作为一名外科大夫,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这台手术难度很高,挑战性极大,但我们分工明确,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手术。”

  中央政治局委员、 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特意到医院看望慰问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和救治组,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不惜代价全力救助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给予高度赞扬。

  为了抢救一个断臂巴郎,已经滑行马上就要起飞的飞机被叫回,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组织特别治疗组,在8个科室的密切协同下,经过4个多小时的精心治疗,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手臂保住了,全社会纷纷赞助献爱心,自治区领导看望慰问。这件事通过中央和地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报道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温暖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从事发到外甥做完手术,一直陪护断臂巴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舅舅,亲身亲历了惊心动魄的全过程,多次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我外甥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胳膊被拖拉机绞断后,我的脑子轰的一下完全懵了,我想这下完了,可怜的外甥可能将伴随残疾度过一辈子。我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人间奇迹,就像做梦一样。我和我的全家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我真切体会到,生活在伟大的祖国大家庭真的非常幸福。我要把这件事告诉给乡亲们,告诉给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要讲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大家世世代代永远牢记党和祖国的恩情。”

  第一章 巴郎晴天遇霹雳

  第一节 昆仑山下风光美

  和田古今有名。

  和田古称于阗,和田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下辖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和田地区中部,以盛产和田玉而著名。

  和田县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地形南宽北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较丰富,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藏族等多个民族。全县面积41080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10个乡,据2021年人口统计,全县有352469人。

  和田县由于处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所以风沙比较大,民间有“和田人民苦,一天半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再来补”的调侃。自然界凶猛的沙进人退,就像一只恶魔,一直威胁着和田县各族群众的生存。

  为了尽快改变沙进人退的现状,和田县向大自然宣战,大力植树造林,成效十分显著。见缝插针、植树造林面积达到12310亩,其中:经济林达到11400亩,防护林910亩。积极鼓励农民种植和田传统的,适宜本地水土气候的核桃、葡萄、红枣、杏等经济果木,既绿化了山川,又增加了收入。全县核桃产量达57510吨,葡萄产量达63561吨,红枣产量达25600吨,杏产量达9450吨。水果和干果的收入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从产业化向市场化发展,同时也拉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群众购买力的提高。2021年2月,和田县入选“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榜单,引来许许多多投资发展、观光旅游者关注的目光。

  4月底的和田县,远远望去,巍峨的昆仑山顶依然白雪皑皑,但和田大地早已经是花红柳绿,玫瑰争艳,人欢马叫,偶尔可看到一群群觅食的呱呱鸡、锦鸡,小心翼翼地在县城人工湖畔、迎宾馆园林和小区公共绿化带里觅食、嬉戏、求偶,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宽阔平坦的城乡公路上汽车来回奔跑,绿油油的农田和一棵棵枝叶浓密的核桃树下,不时传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欢声笑语。已经实现整体脱贫的和田县各族群众,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正在用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智慧,创造幸福美满、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第二节 核桃田园喷药忙

  2021年4月30日是星期五,和田县拉依喀乡库木艾日克村村民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早上出门的时候,听到广播喇叭里说今天最高温度28摄氏度,最低温度16摄氏度,多云,无浮尘,空气质量达到7级优良,建议穿T恤衫、休闲服、薄牛仔裤。

  今天她和村里的小能人拖拉机手喀迪尔·约尔麦提还有两个伙伴给村民的核桃树喷药。这个活是村委会承包给拖拉机驾驶员喀迪尔·约尔麦提的,因为他有拖拉机和喷雾器,由他找喷雾工合伙来干,喀迪尔·约尔麦提负责开拖拉机,买药、配药,喷雾工只管喷药,一天每人100元,日结日清,地头兑现,不打白条,这在当地来说是很好的营生。 

  拖拉机手喀迪尔·约尔麦提以前是一个干果商,经常收购村里的核桃红枣销往江苏、浙江、河北、广东等地。但核桃干果是季节性生意,做核桃干果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强,钱越来越难挣。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喀迪尔·约尔麦提发现村里没有机械,牛拉人扛的传统耕作早已被时代所淘汰,当时政府出台农民买一台拖拉机优惠1万元的惠农政策,鼓励大家买农机,尽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他看到这里有无限商机,优惠政策又有明显的阶段性,立即花4万多元购买了一台东风小型拖拉机,挂着新32—57238牌号,经常为全村农民耕地、运输粮食、拉运肥料、喷洒农药。由于他的这台拖拉机是全村唯一的一台拖拉机,每年一直有干不完的活,只要积极肯干,收入自然要比一般农民好得多。

  喀迪尔·约尔麦提之所以拼命干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除了要养活自己一家6口人以外,还要照顾岳父母,所以他比其他人都干得更“拼”、更欢、更卖劲。

  喀迪尔·约尔麦提的拖拉机配置有拖车、犁铧和喷洒农药的塑料大罐,根据农民的不同阶段特殊需要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拖拉机后边的拖车上装着一个白色的塑料大罐,里面装满配好的杀虫药水,连接塑料大罐喷雾水泵的是一根一米多长的六棱传动轴,由拖拉机发动机传动轴带动塑料大罐水泵喷雾,通常的情况下都是喀迪尔·约尔麦提负责拖拉机运转、农药配制、药水掌控,其余两个喷药工举着喷杆,向树上喷药。喷药是个辛苦活,一直要仰头举杆,喷洒要均匀,既不浪费药水,又要达到灭虫效果。如果药喷不均匀,害虫杀不尽,就会影响核桃产量,影响农民致富,不但农民会找你算账,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都会找你麻烦。作为“小能人”的喀迪尔·约尔麦提自然十分清楚。他把信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你干不好,群众信不过,村里就会换人。在农村,信誉也是一种财富。

  和田核桃由于皮薄肉厚味道鲜美,不用物件砸打或用专用夹子夹,用手轻轻一捏就能捏破皮,非常易于加工和零食,可以说在核桃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风靡全国。库木艾日克村盛产核桃,家家户户每人1亩多地,85%都栽种了核桃树,来到这个村,仿佛进入了核桃田园,核桃树下几乎无一例外地套种冬小麦。

  这些年,随着国家脱贫致富奔小康政策的全面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大力推进,和田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尘土滚滚的乡间泥土路全部建成柏油路,村子里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通过政府扶持,每家都新建了安居富民房,统一改造庭院,财政扶贫体系性建设葡萄架,无偿捐赠扶贫羊,每年给予种地补贴,学生上学享受两免一补教育惠民政策,住院享受医保政策和大病救助。村庄田园,网格分布,齐整美观,院内葡萄纳凉、门口流水潺潺,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

  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和大儿子阿卜杜·杰力力在村合作社的核桃厂上班,儿子每月有5000多元相对固定的收入,她自己也有3000多元收入。农忙时节,比如给核桃树打药,村委会统一组织,每人每天都有百元报酬。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看家护院照顾老小,这样的生活,让人心情舒畅。

  和田不仅以盛产玉石而闻名全国。而且盛产核桃,自古以来就以“嫁墙殷盛,花果繁茂”著称,和田的核桃就像和田的美玉般走红。  

  和田有一棵千年核桃树王就生长在和田县巴格其镇恰力瓦西村。据考证,核桃树王定植于唐代公元644年间,距今已有1365年历史,堪称果树中的老寿星。历经千年沧桑,核桃树王仍以其高大伟岸、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雄姿展现于游人面前,给游客一种深邃悠远的感觉。

  这棵巨无霸的核桃树王占地1亩,树高16.7米,树冠直径20.6米,树型大致呈“Y”字型,整个大树主干5人合围而有余。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经朽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纳4人站立。入口处直径0.74米,出口直径0.55米,可容游人从洞口进入,顺着主干从树丫上端出口处爬出。细看树干皮色,粗糙而深沉,恢宏而古老,像画家笔下凝重苍劲的色彩,形状奇特,气势雄伟。更有趣的是离树王12米处,其根又长出一棵核桃树,形状酷似老树王,身躯也呈“Y”字型,只是树干无其母粗实,估计也得两人才能合围。细看去,酷似一对情深意重的人间母子,令游人感慨万分。

  核桃种植发展在和田源远流长,和田人的餐桌上、点心里、月饼里、抓饭里、粗粮粥里、酸奶子里,都离不开核桃。人们钟情核桃,爱护核桃,许多人家都靠核桃发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4月底,和田的核桃树叶子已经展开长大,带穗的核桃花早已经绽放。核桃花也叫核桃花柱,又称核桃纽、长寿菜、龙须菜,含有丰富的磷脂,有益于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促进人体造血功能,能有效降低血脂、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4月,正是和田核桃花香四溢的美好季节。

  核桃树下绿油油的小麦正在拔节抽穗,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大自然散发出来的香气,脱贫后的农村一切都显得那样祥和、美好。

  第三节 拖拉机下惨叫声

  4月30日下午,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和拖拉机手喀迪尔·约尔麦提正在给自家的核桃树喷洒预防虫害的农药,她家一共7亩多地,全部种的核桃树,由于弟弟就是干果商,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她一点都不愁卖不出去。她的核桃树离家只有几百米,是她们这天喷药的最后一块核桃地。喷完就可以领到100元收工回家了。

  下午19∶30,是村里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幼儿园没有延时托管。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接上7岁的小儿子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后问他:“你是一个人在家玩,还是跟着妈妈一块去核桃树下看妈妈喷药?等我把活干完了,回家给你做拉条子吃。”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是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拽着妈妈的手,忽闪着一对大眼睛,蹦蹦跳跳地抬头对妈妈说:“一个人待在家里多没意思,我要跟妈妈一块去妈妈喷药干活的地方玩。”说着,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放开妈妈的手,顺着地边田埂,朝妈妈工作的地方跑去。

  傍晚,夕阳西下,晚霞在房舍田园间和广袤的田野上洒下一层暖暖的金黄,布谷鸟还在“布谷、布谷”地鸣叫,和煦的春风缓缓地吹着,看着枝繁叶茂的核桃树和核桃树下开始拔节的小麦,可以预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看到这一切,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的心都要醉了。

  今年41岁的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有4个孩子。大儿子阿卜杜·杰力力,今年21岁,高中毕业后和她一起在舅舅办的农业合作社核桃加工厂工作;大女儿阿曼尼莎·阿卜杜拉17岁,在和田市一中读高一;二女儿海茹丽妮萨·阿卜杜拉13岁,在拉依喀乡中心小学读6年级。小儿子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比哥哥姐姐小了很多,顽皮好动,聪明可爱,两只大眼睛忽闪着时刻像在说话,深得全家人的宠爱。村里人都忙着一心一意奔小康,民风淳朴,村里社会治安非常好,完全可以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特别调皮,见什么好奇的东西都想亲眼看看,亲手抓抓,到处爬高摸低,就这一点让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很操心,所以每次放学她都要把孩子接上带回家才放心。小家伙特别黏妈妈,好奇心非常强,幼儿园放学后,他就像一个小跟班一样,一直跟着妈妈,一会儿看妈妈干活,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抓蝴蝶,有时候还在草丛中掏鸟蛋、捉小鸟,在小溪里抓泥鳅。没有一个小孩会静静地待着不动,这是农村小孩子的天性。在农村,这是非常自然普遍的现象,所以人们都认为农村长大的孩子就是皮实。

  20∶30,对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谁也没有料到,一场事先毫无征兆的厄运正在悄悄降临到她身上。

  就在这时,顽皮的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妈妈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的视线,来到停放在地头的拖拉机旁,拖拉机发动机的传动轴正在带动塑料大罐的喷雾水泵快速地旋转,给喷雾器提供动力来源。正在拖拉机座位上全神贯注操控拖拉机的喀迪尔·约尔麦提是一个有十几年驾龄的老驾驶员,他知道孩子在拖拉机旁玩耍的危险性,此前,他发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来到拖拉机旁想坐驾驶员的位置后,他赶快将孩子抱到他妈妈跟前,对这次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又悄悄来到拖拉机旁毫无察觉。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两只好奇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一直盯着这根奇怪的传动轴不放,拖拉机其他零部件都是固定的,不动不转,只有传动轴一直不知疲倦地在转动,他觉得特别好玩,也非常奇怪,这是为什么呢?他想探个究竟。不知不觉,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侧着矮小的身子,伸出右手去抓传动轴,他压根就没有想到传动轴的力量那样大,一下将他腾空带起,就像翻单杠大轮环一样,刹那间,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身体就被传动轴带起,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然后重重摔在传动轴右边的土地上,刚才还活生生的一只胳膊,转眼间大半截硬生生地被撕扯了下来。一个7岁的孩子哪能经得起这样残酷的打击,他只“哎呀”大喊一声,然后便昏厥过去。

  随着小孩一声惨叫和身子猛然间触地的“扑通”闷响,喀迪尔·约尔麦提急忙转身一看,立刻吓懵了,他发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浑身是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再一看,孩子的胳膊咋没有了,断臂处还咕咕地流着血,他赶紧将拖拉机熄火,停止了喷洒农药,大声喊叫:“快来人,孩子出事了。”

  这里没有其他孩子,只有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刚才站在地头看妈妈喷农药,妈妈和另外一个阿姨干得正起劲,谁能想到突然间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谁的孩子出事了?我的孩子呢?正在干活的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前后左右一看,目视所及,不见自己孩子的踪影。莫非真的是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出事了?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顾不得多想,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听到喀迪尔·约尔麦提的呼叫,发疯似地冲了过去,一看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现在血肉模糊、奄奄一息,一条鲜血淋漓的小胳膊还挂在拖拉机传动轴上。顿时,这个生性胆小的女人吓得不知所措。她一边用手紧紧按住儿子还在往外咕咕冒血的残臂,一边发疯似地大声喊叫:“救命啊,快救命啊!”

  这惨烈的叫声,穿越核桃树林和绿油油的麦田,传向炊烟袅袅的村民院落,惊动了许多正在做饭和回家喂羊喂牛的人们。

  被惨烈的现状吓得瑟瑟发抖的拖拉机驾驶员喀迪尔·约尔麦提这才想到赶紧给他的好友阿布都·热合曼打电话,让他赶紧开车过来帮忙。

  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边哭边对喀迪尔·约尔麦提说:“你赶快给我大儿子和他舅舅打电话,让他们赶紧过来。天哪,这可怎么办呢?”

  喀迪尔·约尔麦提想,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大儿子和他舅舅的电话要打,他在乡巴扎干活的朋友阿不都·热合曼的电话也要打,谁的车来得早,就用谁的车往医院送。从昏迷中被大人唤醒的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看到自己的胳膊没有了,忍着强烈的剧痛,挣扎着喊叫:“妈妈、妈妈,我的胳膊呢?我要胳膊,我要胳膊。”喊着喊着又昏死过去。

  看着面色惨白、浑身是血、在痛苦中备受煎熬的孩子和一声声我要胳膊、我要胳膊的呼叫,作为一个母亲,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的心都要碎了。她不停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捶胸顿足地哭喊着,让谁听了都忍不住潸然泪下。村民们说:这个村庄多少年来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这么小的孩子没了一只胳膊,疼痛暂且不说,这可让孩子今后怎么活呢?许多和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同龄的小孩,目睹了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惨状后,个个吓得藏在大人身后不敢吱声。不少妇女掩面哭泣,好像受伤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这个村子只有50户人家,这件事牵动着家家户户大人小孩的心,也可能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和教育孩子最鲜活的血淋淋的现实版教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