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市

五彩艾德莱斯绸 让非遗传承“发光”

和田日报 2023年08月08日

     在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操作间,员工将锅煮的蚕茧抽丝,通过手摇纺车将丝线均匀并股。   地区融媒通讯员 才让东主摄

  地区融媒讯  (通讯员  闫兆霞  才让东主  阿曼妮萨)近年来,和田市坚持传承、保护、扶持原则,不断创新发展艾德莱斯绸产业,组织开办免费学习班,传授艾德莱斯绸织造技艺,将艾德莱斯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发展中稳经济。

  日前,笔者走进和田市吉亚乡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在传统纺丝、绑扎、染色操作间里,员工正有序将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扎染、图案设计、捆扎、分线,所有工序全部由手工制作,每个步骤都精益求精。

  “一个人一天能纺织3米至4米,蚕丝的成分越高,织出来的艾德莱斯绸越轻盈飘逸,质地柔软,手感好,穿着舒服。”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员工阿米娜·努尔买买提说。

  艾德莱斯,维吾尔语意为“扎经染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丝绸制品,色彩丰富多变,纹样流畅华丽,手工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达28道。从煮茧开始,工人将锅煮的蚕茧抽丝,通过手摇转轴将每十五根丝并作一股,而后经过图案设计、分捆扎染,最后上机织绸,制成成品。这一染一扎是艾德莱斯工艺的关键所在。

  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谢姆西努尔·麦提艾则孜说:“给艾德莱斯绸上色首先要在留白处扎结,然后根据图案色彩布局分层染色。这种染色手法层次感更明显,能够达到晕染的效果,这样就形成了艾德莱斯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

  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麦麦提艾力·如则麦麦提和他的父亲自1984年以来,深入研究和创新艾德莱斯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非遗“活化”并融入大众生活。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艾德莱斯只有3个花色,公司只有4名工人,产品也不好卖。这几年,政府在规划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现在已发展到500多种花色、45名工人,还有了专业的研发团队。”麦麦提艾力说。

  在产品展销区,各类由艾德莱斯绸制成的衣饰、鞋帽以及绸缎,琳琅满目。来自疆内外的游客纷纷来此选购心仪的艾德莱斯商品。

  云南游客李永福说:“这顶艾德莱斯帽子我很喜欢,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元素,它的色彩很鲜艳,花纹也很有特点,我觉得送亲朋好友很有意义。”

  如今,吉亚丽人艾德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了集传统手工纺织、织造艾德莱斯绸、加工民族服装、销售及景区旅游为一体的公司,吸引了不少网络主播前来打卡拍摄。

  “我深入了解了艾德莱斯绸的文化和历史,作为一名网络主播,我会继续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艾德莱斯绸的魅力,讲好和田故事。”和田网络主播努尔麦麦提·如则麦麦提说。

  截至目前,和田市吉亚乡有艾德莱斯绸生产企业7家、合作社4家,从事家庭式艾德莱斯织绸专业户668户,艾德莱斯织机765台,实现了艾德莱斯绸纺织、服装设计、缝制、实体店销售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喀什、乌鲁木齐、上海、北京等地及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年产量达43.68万匹,年产值3157.2万元。

  和田市吉亚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艾力·巴拉提说:“我们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通艾德莱斯绸文化全产业链,推广种桑养蚕产业化新模式,努力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桑蚕基地。同时,发挥艾德莱斯绸非遗文化的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提升丝绸品牌创新发展,推动丝绸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助推和田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