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花样百出的暑期兼职套路,大学生要做好自身防骗第一责任人,擦亮双眼,莫把陷阱当馅饼。除此之外,社会也应该为大学生暑期兼职构建一个安全、可信、健康的环境,让大学生们在兼职中有更多的收获和更快的成长。
暑假到来,不少大学生开启了假期兼职模式。近日,公安部发布了一份“避坑”指南,列出几种常见的兼职诈骗套路,提醒大学生暑期兼职不能做“帮助诈骗分子取现”“买卖电话卡和银行账户”“冒充客服电话引流”“线下推广引流”的工作。
“敲敲键盘就能赚钱”“购买商品、好评,躺着就能赚取高额佣金”“微信拉人头,日入数百甚至上千”……这样的兼职招聘广告是不是让人很动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看似门槛低、来钱快的兼职工作背后其实暗藏陷阱,大学生们一定要擦亮双眼,莫把陷阱当馅饼。比如,刷单、线下推广引流,看起来只是拉个关注、点个赞、刷刷流量就能获得佣金,但在施以小利获取求职者信任后,骗子就会收取所谓的“会费”“保证金”或诱导他们投入越来越多的“垫付金”。大学生做这样的兼职工作,不仅会被骗得血本无归,还有可能间接参与了骗局的制造,成为骗子的帮凶。
对于大学生来说,暑期兼职小赚一笔,把所学用到实践中,还能丰富阅历,本应是走向社会的实践“第一课”。但是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急于找兼职的暑期也成为不法分子设套行骗的重要时点。从乱象丛生的暑期兼职市场和大学生暑期兼职被骗的新闻来看,走向社会的这堂课并不一定都是美好体验。也正因如此,近期各地相关部门纷纷发出预警,提醒大学生谨防上当,避免落入诈骗陷阱,更不能糊里糊涂触及法律底线。
暑期兼职被骗,给大学生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甚至有可能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这不能不令人警醒。面对花样百出的暑期兼职套路,大学生当然要做好自身防骗第一责任人,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更不能相信天上掉馅饼,要学会识别骗子的伪装。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为大学生暑期兼职提供一个安全、可信、健康的环境。据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