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防秋燥 这些知识请收藏

和田日报 2023年08月25日

  处暑已至,预示着炎热即将过去,秋风渐起送清凉。

  天津援疆专家、和田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首席专家张旸指出,处暑时节,天气干燥少雨,人与之相应会出现“秋燥”,燥伤肺,易出现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现象。养生之人宜顺应自然,注重“防燥”。

  增加水分的摄入

  喝多少?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每日喝水量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每次饮水200~300毫升,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可适当少饮一点。

  何时喝?清晨第一杯水是必须喝的,可润肠燥,临睡前应少喝水,避免夜间如厕影响睡眠。

  怎么喝?饮水的时候应少量多次频频饮入,莫等口渴才喝,也不要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液体,以免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肾脏疾病的患者。

  此外,在水的选择上当以温开水为佳,尽量别喝冷水。喜欢喝茶的人要因地选茶,如南方人可适当多饮用红茶,北方人则以绿茶为佳。

  少食辛辣,多食酸甘

  秋季干燥,易损肺阴,应少食辛辣,多食酸甘,酸甘化阴,养阴生津,首选“秋果”即时令蔬果,如茭白、藕、黄瓜、小白菜、西兰花等。可以适当增加石榴、葡萄、梨、龙眼等水果的摄入,粥类多选择冰糖银耳粥、百合莲子粥、红枣糯米粥。同时要注意“秋瓜坏肚少食寒”。

  “睡养、懒养”以减少消耗

  处暑时节,机体处于收敛内养状态,出现“秋乏”以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提倡“睡养、懒养”以减少消耗,此时运动宜舒缓不宜猛烈。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待身热再减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处暑之后,温差增大,对于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尤其是老年朋友,除了防秋燥以外,外出要注意防寒、防凉,不宜起早外出,夜晚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地区融媒记者  张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