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队穿行在昆仑山高海拔地带,寻找白玉河源头。地区融媒记者 董瑞强摄

10月19日,科考队专家学者在白玉河河源碑前合影。
“我们终于确定了和田白玉河的源头,我们在此立碑为记!”“于阗南山·玉河古道”多学科综合科考队(简称科考队)领队、考古专家巫新华说。10月19日,历经几天的跋山涉水,科考队在昆仑山脉策勒县段的河谷冰川前,立下了“白玉河河源”碑,取得了此次科考活动的又一丰硕成果。
白玉河又名玉龙喀什河,因河里盛产白玉而闻名。千百年来,人们只知该河源于昆仑山北坡的冰川,却从未正式确定其源头的具体位置。这次科考队沿着玉龙喀什河,从下游走到上游,翔实记录了位于昆仑山海拔5000多米处的各冰川融水河流走势,现场探究了昆仑山冰川千万年来的变化轨迹,找到了白玉河源头的最终答案。
沿着玉河古道探寻昆仑文化,探的是自然地貌,寻的是文化渊源。这次针对和田古玉河全貌摸索探究取得的系列成果,让科考队中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倍感振奋。
“这片区域的冰舌是最大最明显的,从卫星地图上都能看见明显的形状,可见这就是昆仑山冰川作用最活跃的地段,也就是白玉河之源的主干。”地理学家、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颜廷真对记者说。
白玉河河源的确立,也为和田玉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充分有力的依据。在当天的立碑现场,《中国玉器通史》主编陆建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说:“我研究玉文化30多年了,能亲眼见证今天的这一成果让我非常激动。白玉河源头的确立,也就是和田玉文化之源的确立,从此我们研究多年的玉文化有了根、有了家。”
“2000多年前,汉武帝钦定的于阗南山的位置我们已经确立,现在又确定了白玉河源头,两者都属于中华昆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专家赵明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