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传帮带 同心育桃李

地区融媒记者 张亚辉 阿巴拜科日
和田日报 2023年11月28日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学生正在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   地区融媒记者 张亚辉摄

     北京援助的5G全息投影教室内,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教师正“身临其境”聆听远程讲座。

  11月18日,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校园里书声朗朗。

  三年级的体育课上,来自北京的援疆教师李戈,领着学生在塑胶跑道上做着热身运动,热身之后是学生最喜欢的足球课。

  “李老师的足球课很有趣,他会讲足球小常识,还跟我们互动做游戏。”学生莫雨桐说。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是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为和田市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1184平方米,建筑面积29368平方米,总投资1.57亿元,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是组团式教育援疆试点学校之一,从2018年开始,第一批、第二批援疆教师共49人,第三批20名援疆教师于2022年9月入疆。”校长焦会泳介绍。

  “力求培养健康、乐学、求真的阳光少年是学校的办学理念,用这样的理念引领教学,能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养。”焦会泳告诉记者,援疆教师团队到学校后,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爱国主义课程、少先队课程、传统文化课程等特色课程及科技、体育、艺术社团等研学课程。同时,还开展“青蓝工程”,师父带徒弟,通过搭建教育教学活动平台,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援疆教师朱建玲组织三年级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作品《千字文》《古诗联唱》被和田市推送至和田地区参赛,被评为地区优秀诵读作品;援疆教师郭丽萍老师辅导学生撰写的《乌龟“点点”》《美丽的昆仑湖》发表于《作文导报》……在援疆教师团队引领下,学生的进步立竿见影。经典诵读、讲故事、课本剧、文学创作等国家通用语言特色课程,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此外,北京市还开展“六个一”组团式援疆教育模式,即每年进行一次引领示范课、每年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每学期开展一次师带徒评优展示、每周组织一次精品社团活动、每月进行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教育论坛。“六个一”模式,推动了组团式援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还建有5G全息投影教室,远在北京的专家通过全息投影的方式,让和田的教师“身临其境”听讲座。“这个学期,我们通过5G教室开展北京与和田连线教研13次,引领当地教师23人次。”焦会泳说。

  留下一支“永不走”的队伍是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援疆教师团队的首要任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北京援疆教师认真履行“传、帮、带”责任,先后帮带提升当地人才195人,开展教学讲座190场次,远程教育活动500余场次,集中培训2513人次,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入疆后,援疆教师吕艳红与英语教师张美凌结为“师徒对子”,吕艳红给张美凌指导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吕艳红的帮助下,张美凌在地区“京和杯”英语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吕艳红老师教会我很多,我现在编写教案更流畅了,上课也自信了,学生也很喜欢上我的课。”张美凌说。

  在京和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位于和田市前列,2020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校,2021年11月被评为自治区美育特色校,2022年11月被评为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校,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和田市先进教育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