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在和田市阿克恰勒乡阿克塔什村四翅滨藜规模化种植基地,大家正忙着采挖、装袋、搬运肉苁蓉。地区融媒通讯员 穆合塔尔摄
地区融媒讯 (通讯员 闫兆霞 穆合塔尔 朱海歌)11月26日,笔者走进和田市阿克恰勒乡阿克塔什村杨本森的四翅滨藜规模化种植基地,随处可见连片种植的四翅滨藜和肉苁蓉,大家正忙着采挖、装袋、搬运,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来,和田市将沙漠生态治理和种植、养殖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在防沙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使四翅滨藜种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四翅滨藜是一种耐干旱、耐寒冷、耐盐碱、耐贫瘠的植物,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年4月,杨本森开始在沙漠荒地里尝试种植四翅滨藜接种(寄生)肉苁蓉,成为该村第一个沙漠淘“金”的种植大户。
“头年种植四翅滨藜,次年接种肉苁蓉,我种了750亩,第一次采收亩产是250公斤。这两年,经过科学管理,目前每亩产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以上。”杨本森说。
四翅滨藜、肉苁蓉与畜牧养殖复合产业在阿克塔什村的规模化推广,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可持续增收。
村民图尔逊托合提·阿木提说:“我在这里挖肉苁蓉,1天能挣130元,还能学习到不少种植技术。”
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杨本森积极示范带动附近的村民发展四翅滨藜生态产业,目前推广种植面积4000亩,成为和田四翅滨藜发展规模较大的集中片区。
杨本森说:“我们打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人发展四翅滨藜生态产业。同时,打造肉苁蓉粗加工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和村民一起增收。”
目前,阿克恰勒乡已基本形成四翅滨藜防沙治沙、畜牧养殖、肉苁蓉种植三位一体、种养结合、绿富同兴的生态复合产业模式,推动沙漠边缘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