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入疆一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持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地区融媒记者 张勇 通讯员 夏立樑
和田日报 2024年04月29日

  消费帮扶22885万元,互访交流活动220余场,“津和班”本科率达到100%,3200名村医得到培训提升……入疆一年来,天津市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不忘殷殷嘱托,不负初心使命,勇毅前行,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他们用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成果,交上了一份份对口援疆工作的亮眼成绩单。

  一年来,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扎实践行“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善作善成”总要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民生持续改善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紧盯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聚力用劲,大力实施“民生改善提升行动”。2023年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23个,投入规划资金16100万元。

  在持续打造策勒县巴什玉吉买村、于田县托格日尕孜村、民丰县劳光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上,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还投入资金,建设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小食堂、小活动室、小图书室、小浴室、小厕所等“五小工程”265个,建设策勒县敬老院、幸福大院,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还实施医疗体系强基工程和乡医村医培训工程。天津市15家三级甲等医疗机构选派30名专业骨干“组团式”帮扶,把地区人民医院建成辐射南疆、造福全地区的“区域诊疗中心”和全疆一流的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组织东三县医疗骨干人才赴疆内外培训3200人次,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人员能力水平。

  产业援疆亮点纷呈

  一年来,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在产业援疆方面始终注重输血与造血双转变,大力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建成津垦牧业“百万只肉羊”全产业链,成立“肉羊研究院”;打造“和田优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增效;推动华勘局与和田行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调天津市场监管委援建矿业检测实验室,积极引进矿产冶炼深加工先进企业,打造绿色矿业产业集群全产业链。

  同时,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还组织开展“百家商会新疆行活动”,推动招商引资项目20余个,到位资金近6亿元。开展“千家企业新疆行活动”,组织农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150多批次近千家企业来和开展社会帮扶。依托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全年培训4005人次。充分发挥援疆项目带动受援地群众就业的引领作用,吸纳当地就业人数7418人次。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年来,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突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施“百行百业交流行动”,通过创新交流形式载体,大力推动“走、请、下”活动,扩大青少年、妇女和基层干部群众的交流覆盖面,动员天津学校、医院、园区、企业、商协会与地区东三县22个乡镇结对,累计开展各行业各领域交流互访活动超220场次,天津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来和考察交流200余人次。创新开展“红领巾手拉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推动和田地区各族学生与天津青少年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通过“津和手拉手 书香飘校园”活动为和田捐书100万册。

  文化润疆,润物无声。实施“津品剧目进和田”,编排《万方乐奏·融梦和田》舞台剧,推进“津门非遗进和田”,邀请天津市书画名家深入和田乡村学校等地,现场创作捐赠书画100余幅等系列活动,浸润各族群众心田。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成果的背后,烙印着天津第十一批援疆干部奋斗的足迹。天津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将持续推动交往交流交融,务求实效推进产业援疆,筑巢引凤强化干部人才合作交流,提质扩容教育援疆,深化文化润疆等系列行动,打好援疆“组合拳”,为推动和田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天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