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皮山县藏桂乡杏李种植基地,员工忙着分拣杏李。地区融媒记者 惠丰蕾摄
近年来,地区不断探索农业发展和防沙治沙新路径,将发展特色林果种植与改善生态环境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收获颇丰、一举多得的“甜蜜”新路子。眼下,皮山县藏桂乡近万亩杏李迎来采摘季。
“看,今年的果子长得多好,又大又甜,市场行情也好。”8月21日,记者走进皮山县藏桂乡杏李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工人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杏李是和田众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种植的特色农产品,由育种专家通过优质杏、李多次种间杂交培育出的精品品种,它融合了杏的芬芳与李的甘甜,口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目前种植基地共引进种植4种杏李品种,其中,皮粉肉红、口感多汁儿的“恐龙蛋”有5000亩,产量达到300吨,深受消费者青睐。基地采摘后,当天就装车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市场供不应求,十分抢手。
藏桂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如今却因杏李的种植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喀喇昆仑山雪水的滋养,为杏李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阿卜力克木·麦麦提是藏桂乡沙漠变绿洲的受益者之一,从一名农民成长为杏李基地技术员,种植技术和个人收入实现“双增长”,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我和妻子在这里上班4年了,病虫害防控、果枝修剪我俩都在行,两人月工资8000多元。这里离家也近,方便照顾家庭,我感到特别满足。”阿卜力克木说。
在种植基地,像阿卜力克木一样的技术员有30余名,稳定就业人员120余人,订单高峰期,还能带动零散就业人员100余人。
和田众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剑说:“目前,‘恐龙蛋’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口感酸甜多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助力地区特色林果种植产业发展壮大,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杏李特色化、规模化种植,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近年来,地区林草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落实国家林业补助资金、林业产业带动、科技支持等措施,深入挖掘特色林果优势和潜力,加快推动以林果业提质增效为主的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把林果产业打造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地区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95万亩,预计总产量96万吨、产值66亿元。
地区林草技术推广中心林产品质量检测科科长米尔不拉·艾比不拉表示:“我们将立足和田实际,着力构建以特色林果为骨架、大型防风固沙林带为裙带、天然荒漠林为前锋的立体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充分利用好惠企相关政策,将林果经济与生态改善、群众增收有效结合,实现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