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

□ 王学利
和田日报 2024年11月1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发挥思政引领力,让学生爱听课、能听懂,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

  思政课教学的核心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拥有中国心、中华魂,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学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是各级学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讲故事,尤其是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新疆故事,这是一项教学基本功。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大专家大教授讲家常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思政课要感染青少年,就要运用青少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方式。思政课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宏观上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微观上是为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过程。

  思政课讲故事与讲道理不矛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故事是方式方法,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探索的“案例导引、问题核心、三元融汇、一课四驱、五维协同”的高职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就是讲好思政课故事的成功案例。

  何谓“案例导引”?就是用故事作课引子,吸引学生注意力。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爬行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案例导引,即讲好故事,尤其是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新疆故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培养创新能力。

  何谓“问题核心”?就是创设核心议题,激发学生思考,这种探究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问题讲道理,比平铺直叙更能激发课堂活力,更能催生学生的内生动力。上课用归纳法推理,比演绎法更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更符合教学逻辑。

  何谓“三元融汇”?就是课前网络自学、课中研学、课后实践体验相融汇,就是善用“大思政课”理念,打通学思践悟堵点,切实解决学生认同不认同、感不感兴趣、信不信、践行不践行的问题,形成知情意信行的过程。

  何谓“一课四驱、五维协同”?就是构建“线上与线下、课堂与实践、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课与日常教育、思政课与育人体系”协同的思政课教学生态圈。驱动学生线上自学,突破时空限制,与课下协同;以实践教学评价为抓手,让所有社会实践途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各环节;驱动思政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协同;发挥思政引领力,使思政课在“三全育人”体系中发挥领航作用,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作者为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据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