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丰县

和田日报 2024年11月29日

  “梯田式”治沙成效初显。

  建成的高立式沙障蔚为壮观。

  建起沙障防风固沙。

  “合龙”时刻笑逐颜开。

  铺设草方格。

  栽种红柳苗。

  干部群众植树造林。

  24公里   10月20日完成               65公里   11月27日完成               33公里   9月3日完成               76公里   11月28日完成               46公里   11月22日完成               41公里   10月21日完成

     在沙漠中栽种玫瑰花苗。   

  胜利“合龙”,击掌相庆。

  大型机械推平沙丘。

  和若铁路两侧铺设草方格。

  沙漠边缘玫瑰花绽放。

  光伏治沙实现发电、农业增收、治沙三合一。

  成片的红柳和梭梭。

  石榴喜获丰收。

  美丽的民丰县尼雅湾。

  大芸丰收农民笑开颜。

  沙漠中现代温室大棚种出的草莓。

  给沙漠披上绿装。

  环境优美天鹅来。

  草方格“缚”住沙丘。

  的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盆子,将沙漠、天山、昆仑山等地方刮来的风沙汇聚在一起。这里,是285公里“锁边”固沙缺口中最难治理的一段。

  民丰县面积5.7万平方公里,人口仅4万余人。就是这样一个沙漠小城,“锁边”任务46公里,人均治沙面积达到71亩,相当于7个足球场的面积。

  民丰县规划了2024年—2030年299.25万亩的防沙治沙蓝图,通过开展工程、生物、光伏三种治沙模式,扎实推进沙漠“锁边”、绿洲连片、生态良好目标。如今,风沙天气越来越少,风沙越来越小,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民丰县

  策勒县

  历史上,策勒县因风沙侵袭,曾三次搬迁县城,是285公里“锁边固沙”工作的重点区域,全县“锁边”空白区33公里。

  在主要风沙口、沙尘暴策源地和沙尘频发区,以防风、阻沙、控尘为治理目标,以“点上有特点、面上有质量、线上有景象”的治沙新要求,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发展沙产业。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科学的治理,策勒县种植红柳55000亩,接种大芸50000亩,年产12000多吨;人工种植耐干旱、耐盐碱、抗病虫害、根系发达的抗风沙植被,营造防风固沙林网和沙漠“锁边”林带,实现防风阻沙。

  

  策勒县

  于田县

  是和田地区受风沙侵袭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任务最为艰巨的区域之一,沙化土地面积高达387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6.2%;全县“锁边”空白区域达76公里,占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285公里“锁边”任务的26.6%。

  为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于田县采取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生物治沙三种模式进行防沙治沙。今年,于田县还探索实施“梯田式”治沙新模式,将沙丘由低到高分割出梯田形状,通过在坡面铺设草方格,在平坦处栽种柽柳等植被,实现工程固沙与植物治沙的结合,探索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治沙新模式。

  

  于田县

  皮山县

  11月27日14时许,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至叶城方向“锁边”完成,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皮山段65公里“锁边”工程完成。

  结合地理地貌、天气水文、沙漠分布特点,编制规划设计,主攻“锁边”空白区,以工程固沙为主,辅以生物治沙和光伏治沙;聘请专家参与防沙治沙,提供技术支持;配套水电路基础设施,解决项目区交通不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锁边”工程启动以来,皮山县前后投入机械1.37万台次,参与人员2.18万人次,在“锁边”空白带建起长32.85公里、面积为1.5万亩的高立式沙障。

  

  皮山县

  “锁边”难点

  大,是锁住茫茫沙海的头号难题。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沙漠面积的约76%、占全国沙漠面积的约49%,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面积的总和。其中,流动沙丘的面积约为25.84万平方公里,沙丘最高处可达300米左右。

  和田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毫米至80毫米之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在这里造林固沙难度很大。

  而更让人头疼的是这漫漫黄沙形成的沙尘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粒径小,白天太阳暴晒以后地表温度非常高,从西边进来的冷空气和从东北方向进来的空气极易形成空气对流,非常容易形成沙尘暴,治理难度大。

  治沙方式

  水资源条件较好区域,采用生物治沙的形式;在水资源条件相对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主要以工程固沙为主。

  在“锁边”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是恢复植被、涵养水源的生物治沙法。

  工程固沙,是指在沙地上打上草方格,或者布设高立式沙障,阻挡风沙肆虐。

  光伏治沙相比之下更加现代化。巨大的光伏板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作用,起到稳定沙土的作用。光伏板下的土地还可以通过种植耐旱植物或作物,用根系将沙土固定在地表,实现了发电、农业增收、治沙三合一。

  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固沙工程在和田地区实现全面“合龙”。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过去40多年,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但还有285公里“缺口”,涉及全疆3个地州的6个县,分别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和田地区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和民丰县,喀什地区叶城县。其中,和田地区“锁边”空白区域达220公里,占“锁边”任务的77.2%。皮山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是“锁边”任务最为艰巨的区域。

  和田地区把补齐220公里“缺口”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中之重,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主体多元、产业可持续”原则,整合多方资源,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动员群众、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治沙。“锁边”工程启动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共有54万余人次参与,通过种植耐旱耐盐碱植物,恢复沙地生态,建立防风固沙设施,筑牢抵御风沙“绿色长城”,构筑起坚固的群防群治防线。

  

  “绿色围脖”锁大漠 决战沙海护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