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又是一个大晴天,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这么好的天气,与十几年前可大不一样了。”看记者前来,52岁的常巍笑脸相迎。“你们先看看我的‘花果山’吧。”
“来和田16年了,我的口音都有点变了!”朴素的着装、和善的面容,说话间夹杂着些许河南口音,他便是民丰县若克雅乡阿其玛村桃花石枣园的主人常巍。
跟着常巍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他的住处,是一个占地将近200平方米的院子。房顶有孔雀,屋檐下有金丝雀,地上有兔子。“这就是我生活的小天地,待会带你们去看看我的主战场。”说话间,常巍的话匣子打开了。
寻梦 在沙漠安家
常巍是河南周口人,来和田之前从事工程建筑,挣了一些钱。2008年初,常巍和朋友一行5人到和田民丰旅游,雪山、湿地、戈壁、沙漠……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热情的和田人民,让他产生了留在和田发展生态种植的念头。
回到河南,常巍便与家里人商量来和田治沙种枣事宜。“当时,父母和妻子都不同意,两地距离远是一个因素,最主要的是他们担心在沙漠中种不出红枣。”常巍先说服父母,再给妻子做思想工作。“知道劝不动你,你去吧。碰了钉子,你就回来。”征得家里人的同意后,时年36岁的常巍收拾好行装踏上了火车,经转乘两次汽车来到了和田,在这里一干就是16年。
民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仅30.5毫米,年蒸发量却是惊人的2756毫米。沙漠化不仅制约着村庄的发展,还给村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要改变,就要先治沙,治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种树。”2008年5月,经人介绍,常巍在阿其玛村承包了1000亩沙地。
“当时,这里全是高低不平的沙丘,治沙难度可想而知。”起初,常巍县城、地里来回跑,一跑就是30公里,耽误时间,还不方便。过了两周,他干脆在地里搭了帐篷,一住就是七年。
追梦 克服困难扎根沙漠
七年之中,常巍平沙、挖渠引水、种草养地、精选品种、栽种枣树,没有一件让他轻松。“再难也要干,这是我的梦想。”当年,他就在新开荒的300亩沙地种上了骏枣和灰枣树苗,花去了他所有的积蓄。
“我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但还是不够。我将自己干的事告诉合作伙伴,他们都很支持我。”常巍说,“不到几天时间就筹集到了300万元,还是不够,又陆续借了600万元。”
然而,种枣树并非易事,不仅要选优品种,还要利用酸枣嫁接技术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常巍一边自学技术,一边在地里做实验。
平沙造田,引来昆仑山的雪融水灌溉。在大量种草固沙的同时,又种下数万棵白杨和沙枣,筑起了牢固的防风林;散播谷物引鸟控虫,建立起小型的生态链;养蜂传粉,提高坐果率。
“对枣树不过度追求产量,让红枣自然成长。”对于生态种植,常巍颇有心得。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经过不断摸索,常巍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干旱地区的枣树生态种植方法》,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从治沙“小白”到种植专家,常巍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曾经的沙窝窝变成了丰收园,再苦也值!”
常巍的品牌观念非常强,2014年,他的产品就已经获得了国家及欧盟的有机食品认证。
2016年,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常巍建了新房,告别了蜗居帐篷的日子,家人过来也有地方住了。2022年,他还清了所有欠款。
圆梦 天蓝地绿鸟鸣产业旺
“我的地里从不用农药化肥,杂草和动物的粪便发酵后,给枣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虫子和鸟类也可以在杂草中觅食,相生相克,和谐共生。”常巍说。
从现代农业角度看,桃花石枣园内杂草丛生,这是别人难以理解的。“别人除草,他种草,真是个怪人!”不了解常巍的人都会有此疑问。但实际上,这些杂草并不跟枣树抢肥,相反可以覆盖地表,节水保墒,让更多的鸟类生存在这里,预防虫害,达到生态平衡。
此外,常巍还在桃花石枣园一块空地种了桃、杏、李等果树,常巍称之为“百果园”。这些果树从不施化肥、喷洒农药,“我不追求好看,健康最重要。”说着,常巍捡起树下一颗红枣,“你尝尝,有什么不同。”
“确实很甜,肉质细腻,满口留香。”这是大家真实的评价。
经过16年的打拼,千亩沙漠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枣园。现在,常巍的朋友经常会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他的果园。
一阵风吹过,只见树头微微摆动,没有一点尘土。如今,常巍的枣园有骆驼、珍珠鸡、蓝孔雀、火鸡、鸽子、兔子、绵羊等动物,每年10月都有成千上万只灰鹤到此越冬。
正与记者交谈中,一只乌鸦飞到了常巍身边,“这是我的好朋友,有它们整个生态系统都好了。”
好生态反哺农业。今年,常巍种植的700亩红枣迎来大丰收,一只手掌握不住4颗枣。今年本地优质红枣一般卖到每公斤三四十元,而常巍的大枣最普通的也要卖到一公斤130元左右。“我的枣不用一点农药化肥,无农残,纯天然!”这是常巍最骄傲的一点,也是他的红枣价高的底气。
在常巍的带动下,十几个人在枣园稳定就业,月收入5000——6000元不等。同时,还吸纳50余人季节性就业,日收入180元。
“我的田园梦正在一步步实现,这是生态持续向好、治沙红利不断释放的具体体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和田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脚步会更快。”常巍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