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银龄乐园” 托起幸福晚年

地区融媒记者 古丽阿亚提 阿卜力克木
和田日报 2025年02月24日

  2月18日,敬老院里的老人在音乐声中跳起欢快的舞蹈。

  地区融媒记者 阿卜力克木摄

  2月18日,初春的暖阳洒满墨玉县中心敬老院,老人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跳舞、弹唱、散步、下棋、做运动……一幅“银龄乐园”的温馨画卷呈现眼前。

  都塔尔琴弦与手鼓的韵律交织,身心愉悦的老人踏着欢快的节拍跳起麦西热甫;葡萄架下,几位老人执棋对弈,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长廊边的老人闭目静坐,和着广播里传来的音乐哼唱;护理人员穿梭其间,为老人整理衣襟、系紧鞋带的身影,成为这幅画面最温暖的注脚。

  “这里就是我的家!”60岁老人阿卜力米提·阿塔吾拉深情地说。阿卜力米提老人已经在敬老院生活4年时间。即兴弹唱是他的拿手好戏,读书看报更是他的生活伴侣,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他,已成为大家的“开心果”。

  敬老院作为县民政局下属的养老福利机构,集集中供养、医养康养于一体。院内设有住宿、餐饮、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多个功能区,为老人提供温暖整洁的住房、营养丰富的饮食以及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

  如何让老人有“家”的感觉?始终是院长艾力·艾则孜探索的课题。

  他的答案,藏在了17.8亩的“幸福农场”里。

  开春时节,工作人员与老人共同播撒种子,待到夏日便收获满园缤纷——鸡冠花与牡丹竞相绽放,樱桃、蟠桃缀满枝头,葡萄架下总聚集着品尝鲜果的老人。

  “自己种的瓜果特别甜,甜到心坎儿里了!”正在修剪果树枝的老人如孜麦麦提·萨拜提话语中透着生活的甜蜜。

  养殖区更是热闹非凡,鸡鸭成群,孔雀开屏,深受宠爱的小狗满院撒欢。老人加乃提·热杰甫非常喜欢养殖畜禽,每天雷打不动要来喂食,“这样就有家的感觉,生活也更充实。”

  家禽消化剩菜,粪便化作肥料,循环经济理念在敬老院里悄然兴起;种植养殖激活老人身体机能,更唤醒了他们对土地的本能眷恋。“老一辈人对田园有刻在骨子里的亲近,这里让他们找回‘家’的记忆。”艾力说。

  田园生活让老人的生活更加充实。但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健康问题成为敬老院关注的焦点。对于长期居住在敬老院的老人来说,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敬老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与墨玉县维吾尔医医院合作,将优质医疗服务引入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综合科,配备20余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科室设施完善,涵盖药房、治疗室、心理咨询室、康复训练室及病房等,“一站式”满足老人的诊疗需求,为老人提供健康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敬老院内所有医疗费用均纳入了医保统筹支付范围,老人在享受医疗服务时无需担心经济负担。此外,敬老院还建立了“小病不出院、慢病有人管、大病绿色通道转诊”的全周期健康守护机制,确保老人在遇到任何健康问题时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105岁的喀斯木·努尔老人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医院都开到我们敬老院里面了,有个头疼脑热,直接在这里就能治疗,真是太方便了。”喀斯木老人的话语,不仅是对敬老院医养结合服务的肯定,更是对幸福养老生活的赞誉。

  提及下一步计划,艾力·艾则孜表示,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医养+田园+文化”的新型养老模式,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和生活保障。此外,将继续注重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老人精神富足、欢乐常在、生活无忧。

  记者手记

  正如《人民日报》所述:“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不断落地,为老年人托起稳稳的幸福。”从田园牧歌到医养结合,从文化浸润到政策托底,墨玉县中心敬老院以创新实践回应“如何让老人有‘家’的感觉”之问,用贴心服务托起老人幸福生活。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正成为一幅幅现实的幸福图景,“银龄乐园”已在这里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