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傅带徒弟”提高新员工就业技能。
地区融媒记者 阿卜力克木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这片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位年轻的企业家蔡志豪,他投资建厂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路,让墨玉袜子走进市场、走出国门,让群众坐上了幸福直通车。
2月18日,记者走进墨玉县产城融合园新疆美旭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细纱卷绕,上千名职工娴熟地操作着机器,全力奋战“开门红”。
蔡志豪,新疆美旭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旭纺织”)董事长,从小受父母影响,对纺织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儿时母亲织布的场景一直在我脑海中闪现,那双手在经纬之间穿梭,编织着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希望。”蔡志豪说。
高中毕业,蔡志豪就远赴加拿大求学。在异国他乡,他刻苦学习,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纺织技术,还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出国前,他就暗下决心,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回报祖国。
2018年,蔡志豪不顾家人劝阻,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只身来到墨玉县创业,助力纺织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履行自己的诺言。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南疆的纺织业基础薄弱,市场认知度不高,但他坚信,凭借技术和热情,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创业初期,干燥的气候和语言障碍没有吓退这个南方小伙。他主动联系政府部门,对接建厂、招工等事宜,每天坚持10个小时投身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基础环节,组织开展纺织技术培训,手把手为职工传技术、强本领,带出了第一批技术能手。师傅带徒弟,现在生产一线个个都是技术员。
6年间,蔡志豪筑梦袜产业,创立美旭纺织,从开始的质疑声,到如今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梦想、肯坚持,就能成功。2021年,蔡志豪被授予“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如今,美旭纺织已经成长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纺织全产业链国内一流企业,年产值近12亿元,旗下多个自主研发品牌驰名中外,远销国内外。
今年33岁的蔡志豪深知,纺织产业作为新疆的传统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他推出“辐射带动”就业计划,经过几个月的选址,最终在墨玉县托胡拉乡、普恰克其镇、兵团第十四师224团等地创办6个包装分车间,为500余名家庭妇女和残障人士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随后“先富带后富”“师傅带徒弟”等多项帮扶、管理机制相继实施,举办技能大赛和岗位大练兵,通过“以工代培”等方式,帮助村民成功转型为产业工人。
自2020年开始,蔡志豪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帮带本地员工提升技能水平,培养了麦麦提·阿卜杜拉、阿不力米提·阿卜杜麦麦提等多名优秀班组长。现如今,这些“徒弟”开枝散叶,在党的惠民政策扶持下创办小微企业,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路。
发展道路上,企业突出“头雁”领飞、“雏雁”跟飞,打造“雁阵”型人才梯队。同时,积极推行“企业+车间+农户”模式,变“输血”为“造血”。
墨玉县萨依巴格乡苏盖提博斯坦村村民麦麦提阿卜杜拉和妻子通过岗前培训进厂就业,不到半年时间,夫妻俩就成长为织袜车间组长,每人月工资也增加到了5000多元。对于夫妻就业群体,企业还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夫妻就业奖金”,并提供就业帮扶和食宿补贴,成功走出一条“夫妻就业、家庭增收、乡邻参与、政企互动”的乡村振兴快车道。
美旭纺织与墨玉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创办袜业产业学院,实现“学校建在园区里、专业设在产业链上、课堂开在生产线上”,已为282名职高、技工学生解决就业岗位,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目前,美旭纺织已完成两期16.6亿元投资,建设厂房20万平方米,投入各类生产机器4700余台,带动3000余人就业,让2000多个家庭走上了增收路。
作为墨玉县最大的纺织领军企业,美旭纺织非常重视“职工之家”建设,注重企业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以“专注、创新、诚信、品质、共赢”为经营管理理念,带领全体员工创新创业。
美旭纺织打造红石榴大舞台,组建美旭文艺团,常态化举办文化活动。“同吃一顿饭、同游一座城”“文艺节目进园区”等成为公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活动。累计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班组和个人”“五好家庭”“最美夫妻工”等1160余名。推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宣传阿迪力·艾散、傅守东等先进典型,形成人人学先进、争做典型的浓厚氛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2年,蔡志豪当选自治区政协委员,肩负起了新的责任和担当,眼前的成绩并未让年轻的企业家停下脚步,他依旧在用那颗拳拳赤子心在祖国的边疆大地上散发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