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田县的阿瓦提乡,一位“00后”基层干部胡春芳用一块幕布、一台相机,为村民圆了一个“天安门梦”。328张照片的背后,是新疆各族群众对首都的向往,是爱国情怀在基层最朴素的表达。
天安门,对许多人而言或许只是旅游打卡地,但对沙漠深处的村民来说,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82岁的老人特意翻出珍藏的衣裳,郑重戴上党员徽章;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照片时热泪盈眶……这些细节,映照的是普通百姓对国家的认同与热爱。胡春芳的镜头捕捉的不仅是影像,更是新疆人民与祖国同频共振的心跳。
这一创新举措,也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没有宏大工程,没有高昂成本,一块幕布、一份心意,就拉近了新疆与首都的距离。年轻的基层干部用“接地气”的方式回应群众需求,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同时,村民对故宫背景的“新订单”,也反映出乡村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值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从“沙漠天安门”到未来的“家乡风景互换”,胡春芳的相机里,记录的是笑脸,传递的是温情。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工作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实实在在;爱国情怀未必需要豪言壮语,但一定要可感可触。期待更多这样的暖心实践,让每一份朴素的热爱,都能被看见、被回应。
地区融媒记者 朱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