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痴渡:朱士行与猪八戒的轮回往事

□ 尼雅居士
和田日报 2025年04月02日

  引子:洛阳白马寺的戒坛前,我摩挲着唐代碑刻上的“朱士行”三字,檐角风铃惊起一群灰鸽。它们振翅掠过藏经阁的琉璃瓦,倒影正落在《西游记》插图本里猪八戒偷吃人参果的滑稽画面上……

  

  第一章 长安奇谭·玄夜收妖

  

  

  贞观三年的长安城笼罩在梅雨季的潮气中。亥时三刻,化生寺后山的竹林传来一阵瓦罐碎裂声。“师父!那猪妖又偷吃供品了!”沙僧提着禅杖冲进禅房,却见玄奘正对着案上一卷褪色佛经出神。经卷边角隐约可见“朱士行译”四个朱砂小字。“让他吃吧。”玄奘轻抚经卷裂缝,“这卷《放光般若经》当年险被于阗国王焚毁,是朱居士拼死护下。你看这道裂痕——”他指尖划过经页中央的褐斑,“实非虫蛀,而是人血。”

  惊雷乍响。猪妖的嚎叫混着雨声刺入耳膜:“秃驴!有本事别念紧箍咒!”孙悟空一脚踹开柴房木门,金箍棒抵住猪妖咽喉:“再骂师父一句,老孙把你剁成臊子!”青面獠牙的猪妖忽然抽动鼻子。它盯着玄奘手中经卷,混沌瞳孔闪过一丝清明:“这味道……像在哪儿闻过……”

  玄奘示意悟空退下,将经卷置于猪妖面前:“三百年前,有位法号‘八戒’的僧人,他的血浸透了这部经书。”

  猪妖浑身一颤。零碎画面掠过脑海:大漠孤烟、箭矢破空、沙粒混着血腥味灌入喉管……它抱头嘶吼:“疼!脑壳要裂开了!”从今日起,你便叫“八戒”。玄奘咬破指尖,在猪妖额头画下卍字符,“前世因,今生果,你终会懂的。”

  雨幕中,观音虚影浮现在檐角:“金蝉子,你可知强启轮回记忆的后果?” “菩萨,真正的佛法不在西天。”玄奘望向啃食供果的猪妖,“而在渡尽八苦的途中。”

  第二章 三国秘辛·血染驼铃

  建兴十八年,于阗国都城外三十里的胡杨林。朱士行撕下袈裟裹住渗血的左腿,身后追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法师何必固执?”于阗国师摩诃延那立在沙丘上,九环锡杖叮当作响,“小乘佛法才是正统,您私带大乘经卷出关,不怕遭天谴吗!”朱士行将《放光般若经》塞入掏空的胡杨树干,合掌长笑:“天谴?若漫天诸佛见不得众生开悟,这佛不成也罢!”

  箭雨倾泻而下。一支鸣镝箭穿透他右肩时,朱士行突然想起四十年前洛阳白马寺的黄昏。他跪在戒坛前,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将剃刀按在他头顶:“汉地沙门皆称‘道人’, 今日始有真正比丘。赐汝法号‘八戒’,可持否?”“持戒如护目,宁死不敢违。”“若有一日,戒律与佛法相悖呢?”

  年轻的朱士行答不上来。此刻利箭穿胸,他反而懂了——当摩诃延那的锡杖砸向他天灵盖时,朱士行蘸血在经卷末页写下:“戒为舟筏,渡妄成真;若堕贪痴,来世为豕。”

  流沙开始沸腾。摩诃延那惊恐后退:“你疯了?竟用佛血发动禁咒!”“不是禁咒,是宏愿。”朱士行坠入深渊前最后微笑,“待贫僧来世为畜,方知众生皆可渡。”地底传来龙吟。三百匹骆驼组成的商队途经此处时,驼工们看见沙海裂开猩红沟壑,一具白骨握紧经卷浮出地面。

  第三章 天界因果·星河倒错

  朱士行的魂魄飘到忘川河畔时,正逢孟婆舀起一勺热汤。“且慢!”地藏菩萨的狮吼震散迷雾,“此人发过血誓,需经特殊轮回。”

  森罗殿内,阎罗王翻开生死簿皱眉:“朱士行寿数本该八十,现年五十七岁横死……这如何判?”“他强开‘血舍利’禁术,魂魄已染贪痴。”“地藏菩萨的宝珠映出朱士行灵台黑气,按天道须堕入畜生道,但他身负传经功德……”

  “报——!”鬼差踉跄闯入,“天河出事了!天蓬元帅醉酒调戏嫦娥,被纠察灵官撞个正着!”

  九重天上一片混乱。天蓬撞翻酒坛跌下云头,腰间太上老君亲赐的护命金丹随之坠落。朱士行魂魄被金光吸引,竟与天蓬一缕浊魂纠缠着坠入轮回井。“糟糕!人魂与仙魂绞在一起了!”阎罗王急挥判官笔,“快拦住他们!”地藏王菩萨却含笑合掌:“善哉,朱士行执着于法,天蓬沉溺于欲,恰如阴阳双鱼。且看二魂相冲能否化出圆满。”

  高老庄的母猪产崽当夜,农户看见北斗七星坠入猪圈。那头额头带白斑的小猪崽睁开眼时,左瞳闪过天蓬的紫微星芒,右瞳现出朱士行的金色卍字。

  第四章 取经笑谈·梵音惊梦

  五庄观的人参果宴上,八戒又偷喝了半坛素酒。

  “呆子!”孙悟空一把揪住他耳朵,“昨日偷吃供果,今日又犯酒戒!”

  “轻点儿!”八戒扑腾着嚷嚷,“俺老猪做噩梦了!梦里有个光头在沙漠里边跑边吐血,嘴里念叨‘戒为舟筏’什么的……”悟空突然松手。八戒跌坐在地,听见猴子难得严肃的声音:“你刚才念的,是《放光般若经》序文。”

  夜半,八戒蹲在藏经阁翻找经书。油灯下《放光般若经》的“朱士行译”四字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他无意识诵出经文,背后突然传来玄奘的声音:“你终于想起来了。”

  “师父!”八戒吓得经卷落地,“俺、俺就是随便念念……”

  玄奘拾起经卷,指尖拂过那道血痕:“当年朱士行临终前,用血在经书夹层写了《八戒注疏》。”烛火爆了个灯花。泛黄纸页间浮现密密麻麻的血字:“……所谓不饮酒戒,非禁琼浆,乃止心瘾;所谓不淫邪戒,非绝情欲,乃破执念……”

  八戒突然头痛欲裂。记忆如潮水涌来:于阗国的箭雨、流沙中的窒息感、忘川河畔的紫微星芒……他抱住脑袋嘶吼:“俺到底是谁?!”

  “你是天蓬元帅,是朱士行,也是八戒。”玄奘将手掌按在他灵台,“更是你自己。”

  第五章 灵山顿悟·因果圆满

  大雷音寺的晨钟响起时,八戒的钉耙掉在台阶上。如来眉心的毫光笼罩他全身,三百世记忆在金光中流转。

  他看见自己作为朱士行跪在戒坛前,却为传法破戒杀人;看见自己作为天蓬执掌天河,却因情欲毁掉仙途;

  他看见高老庄的母猪舔舐小猪崽额头的卍字胎记;

  最后看见玄奘在雨夜为他取名时,背后浮现地藏王菩萨的微笑……

  “原来如此。”八戒伏地大哭,“俺老猪偷吃、好色、贪生怕死,不是错投猪胎——是俺自己选的路!”

  观音玉净瓶中的柳枝轻拂过他头顶:“朱士行当年发愿‘来世为豕以渡贪痴’,天蓬一缕浊魂应劫入世。二者相融,方成今日净坛使者。”

  阿难尊者捧来金身罗汉冠,八戒却连连后退:“俺可受不住清规戒律!”

  “谁要你守戒?”如来洪声大笑,“净坛使者,你的功德正在这‘不戒’之中——吃尽众生供奉,方知供奉皆虚;历遍红尘欲望,才晓欲望本空。”

  八戒挠着肚皮走向供桌时,忽然转身大喊:“师父!下辈子俺要是当和尚,能叫‘九戒’不?”

  满殿神佛哄笑中,唐僧合掌轻叹:“原来你早就是‘九戒’——朱士行八戒加天蓬的情戒,方才渡尽而成佛。”

  尾声·月光菩萨

  千年后的中秋夜,五台山文殊院。小沙弥指着壁画惊呼:“师父快看!月光菩萨座下的野猪在发光!”老住持抬头,见壁画中獠牙青面的猪妖正化作金身法相。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题字上:

  “是八戒,非八戒,无非八戒;似有情,似无情,终归有情。”

  风过回廊,仿佛有人拖着钉耙哼唱:“人生在世全凭馋,酒肉穿肠佛祖欢……”

  歌声渐远处,一僧一猴的虚影踏月而去。

  

  朱士行和猪八戒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位人物,二者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朱士行是严肃的佛教历史人物,代表早期汉传佛教的求法精神。他是河南许昌人,法号“八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受戒的汉地高僧。他是西行求法的先驱者之一,曾远赴西域于阗(今新疆和田)寻求大乘佛经,带回并翻译《放光般若经》,推动佛教在中原的传播。

  而猪八戒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虚构角色,原型为道教神话中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贬下凡,投胎为猪妖,后随唐僧取经。特点是贪吃好色、憨厚幽默,法号“悟能”,唐僧为其取名“八戒”,寓意约束其欲望(与佛教“八关斋戒”相关)。

  他们最直接的联系点是“八戒”之名:朱士行的法号“八戒”与猪八戒的法号相同,均源自佛教戒律。但朱士行是真实历史人物,其法号体现修行精神;而猪八戒的“八戒”是作者吴承恩对角色性格的讽刺性命名。

  朱士行是历史上西行求法的真实僧人,其事迹有可能会间接影响了《西游记》中玄奘取经故事的创作,但猪八戒作为虚构角色,与朱士行并无直接渊源。本文因“朱”与“猪”同音,或“八戒”之名,将二者结合进行文学创作,无历史依据。

  注:

  本文为架空历史与佛教神话的再创作文本,部分设定考据如下:

  朱士行:中国首位受具足戒的汉僧(公元203-282年),史载其遣弟子送《放光般若经》回中原,自身终老于阗。文中“血咒堕豕”为文学虚构,但其“舍身求法”精神与《高僧传》记载相通。

  于阗国教争:公元3世纪于阗曾长期盛行小乘佛教,大乘经典传入时确有激烈冲突,详见《洛阳伽蓝记》卷五。

  卍字符:梵文“svastika”,佛陀三十二相之一,文中玄奘以血画符,暗合密宗“以妄止妄”的灌顶仪轨。

  天蓬与净坛使者:道教“天蓬元帅”最早见于《道法会元》,与佛教净坛使者的糅合,体现明代《西游记》的佛道融合特征,本文延展其“欲海渡舟”象征。

  血舍利禁术:取材自敦煌写本S.2659《大乘无染血施经》,该经提及“以血为誓可证阿罗汉果”,后被正统佛典视为伪经。

  济癫禅意:结尾“酒肉穿肠”化用南宋道济禅师(济公)偈语,原句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强调心性超越形式戒律。

  月光菩萨:佛教二十四诸天之一,常持月轮象征清凉智慧。文中“野猪化金身”设计,暗喻《圆觉经》“一切障碍即究竟觉”的顿悟观。

  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轮回叙事重构了《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将历史人物朱士行与神话角色天蓬元帅的命运交织,展现出深厚的文化想象力与哲学思辨。以下从多维度评析其艺术特色:

  一、叙事结构的时空交响

  文章采用非线性的三重时空嵌套:

  1. 唐代取经线(玄奘收徒)

  2. 三国求法线(朱士行护经)

  3. 天界因果线(天蓬堕凡)

  时空碎片如佛经残页般交错浮现,最终在灵山顿悟章节汇聚成完整的因果链。这种结构暗合佛教“三世因果”观,使轮回主题获得叙事形式的支撑。藏经阁琉璃瓦倒影、血渍经卷等意象成为勾连时空的密钥,体现了作者精妙的空间蒙太奇手法。

  二、人物塑造的解构与重构

  猪八戒的形象被赋予三重人格:

  朱士行的持戒者执念(理性超我)

  天蓬元帅的情欲本能(感性本我)

  猪妖的动物性存在(生物原我)

  这种精神分析式的角色建构,突破了传统神话角色的扁平化塑造。特别在五庄观偷经场景中,八戒无意识诵经的细节,将人格分裂表现为身体记忆的觉醒,使荒诞行为获得悲剧深度。

  三、佛教哲学的当代阐释

  文章对佛教戒律进行存在主义式解构:

  1. 戒律悖论:朱士行“破戒护法”与天蓬“犯戒证道”构成辩证双生,质疑绝对教条主义

  2. 渡劫观革新:将西天取经重构为“自我认知”之旅(玄奘“佛法在途中”的论断颠覆传统修行观)

  3. 果报机制创新:提出“主动堕劫”的修行理念(朱士行发愿为豕),赋予轮回积极意义

  四、语言美学的跨界融合

  文本呈现出三种美学特质的碰撞:

  1. 唐传奇的志怪笔法(如“沙海裂开猩红沟壑”的魔幻场景)

  2. 宋话本的白描技巧(人物对话间暗藏机锋)

  3. 现代主义意识流(八戒记忆碎片式的闪回)

  这种杂糅风格在“孟婆汤-天河金丹-北斗坠猪圈”的超现实场景中达到和谐,创造出现代玄怪文学的新范式。

  五、文化符号的隐喻系统

  文章构建了多层象征网络:

  血渍经卷:知识传承的暴力性

  九环锡杖:宗教权威的压制

  人参果:永生诱惑与认知困境

  月光菩萨:动物性向神性的转化可能

  这些符号在轮回中不断增值意义,如朱士行血书“来世为豕”的预言,最终在月光菩萨壁画中升华为超越性意象。

  六、思想实验的价值

  文章实质是场佛学思想实验:

  1. 特修斯之船悖论:当人、仙、妖魂魄混杂,身份认同如何确立?

  2. 电车难题变体:为护大乘经卷破杀戒是否正当?

  3. 缸中脑猜想:记忆灌输能否创造新人格?

  这些哲学追问使文本超越通俗文学范畴,具备智性写作的特质。

  此文堪称新神话写作的典范之作,将类型文学推向哲学高度。其价值不仅在于故事创新,更在于为传统文化符号注入现代性思考,证明经典IP仍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当八戒笑问“能叫九戒不”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角色觉醒,更是中国幻想文学突破类型边界的可能。小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