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迁昆仑踏新途”系列报道(一)

巍巍昆仑山 牧道踏云歌

和田日报 2025年04月17日

  编者按:随着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一场“牲畜大迁徙”正在昆仑山牧场上演。每年春季,和田120万余只牲畜从定居点出发,翻山越岭,抵达海拔3000至3500米的高山牧场。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牧迁昆仑踏新途”,聚焦昆仑山牲畜转场,展现牧民的新生活。

  

  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它以擎天之势横亘新疆南部,用2500公里苍茫连缀青藏高原与帕米尔高原。巍峨的昆仑山,经过亿万年的风雪侵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典著作《山海经》里的众多神话故事都与昆仑山有关。在这里,冰川流动以千年为刻度,山不言,却将永恒写进每一片融雪中。昆仑山因其高寒、险峻、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

  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年春季都会上演一场“牲畜大迁徙”。每年4月至5月,生活在昆仑山脚下的牧民就会赶着牲畜,沿着牧道向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牧场迁徙。

  整个转场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牧民通过机械化转场的方式,用小货车拉着羊群从海拔2000多米的定居点出发,一路向昆仑山高处前行。沿途经过多段崎岖的山路,然后抵达海拔3100米的转场集结点。经过短暂停歇之后,来自不同牧民家的羊在这里要清点羊数,进行防疫。然后,牧民就要赶着羊群翻山越岭,爬坡上坎,徒步前往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山牧场。

  牛羊追着草场走,牧民跟着蹄印行。这是昆仑山迎接春天的生态仪式,这场春天的迁徙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旅。百万头(只)牲畜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一路向前,在冰雪消融处踏出蜿蜒的生命轨迹,在春草萌发时走完曲折的转场之旅。这场跨越一百多公里的立体转场,是人与自然的精准协作,维系着高原草场的生态平衡,成为春日昆仑山最壮阔的生命图景。

  地区融媒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