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小时是黄金时间,8个小时是接活断臂的极限。超过8小时可能前功尽弃。
时间够吗?黎立问自己。
没有足够的时间,就不能保证断臂的接活率,时间就是生命。
黎立想,4月30日20时30分,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被拖拉机传动轴拉断胳膊,从和田县农村到和田市区经过两个医院的处置,到去机场交涉,再到飞机起飞,过了4个多小时,飞机又飞行了1小时36分钟,下飞机转乘救护车,5月1日凌晨2时10分到达医院,马上就要到6个小时了,也就是说黄金时间快没有了,时间真的太紧太紧。无论如何,这两个小时都得争分夺秒。
黎立对医生艾尔肯·热合吐拉和陈子豪说:“你们拿上断臂赶快去手术室做清创,一定要细心,清创完仔细标好每条血管和神经。”
“周红雨带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先到检验科,检查完后再到放射科去检查。司余要抓紧处理电子文书。”黎立有条不紊地协调安排着整个流程。
大约二十分钟,整个流程全部完成。黎立换上手术服刚走进手术间,艾尔肯就过来对他说:“清创的时候,我发现残臂的肘关节好像有骨折。”
“什么,残臂的肘关节有骨折?怎么会这样呢?”黎立赶忙用CD臂机透视检查,一看果然发现大臂处有骨折。
在艾尔肯和陈子豪的协助下,黎立赶紧切开断臂,对骨折部位用两个钢钉进行固定处理。做这样的手术黎立轻车熟路,只用十几分钟就处理完毕。但黎立还有点不放心,又对一根动脉血管、两根静脉血管和三个神经位置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什么问题后,再次对麻醉、血液供应一一进行落实。手术一旦开始,环环相扣,绝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中间掉链子的现象。
凌晨3时8分,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被推进手术室。
为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还特意加了一个中心静脉血管联接监护仪,完成导尿,麻醉师开始全麻。
此时,离事发时间已经过了6个多小时,也就是说,最佳黄金时间已经流逝,现在仅剩下不到2个小时设限时间,能把断臂接上并确保接活吗?
黎立跟同事在与时间赛跑,他们不希望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生命接力的这一棒掉落在他们手里。一定要用一场完美的攻坚战来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拂晓的到来,绝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第五节 精细精细再精细
凌晨3时10分,牵挂着许多人的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断臂接活攻坚战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正式打响。黎立和他的助手一共6人直接参加了这场生命接力的战斗。
经过一系列检查,凌晨3时14分,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开始手术,麻醉、接通血管神经、肌肉缝合……这是接力救援的最后一棒,同样在争分夺秒。
在助手的配合下,黎立很快在断臂上打好外固定支架,这个支架对链接残臂骨头作用极大。麻醉完成后,他又立即对右臂残端进行清创、结扎,并标记大动脉,从翻卷的肌肉里仔细标记断离后收缩的神经,由于创口严重,找到和残肉卷在一起的神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撕裂绞断的血管神经,发现损伤相当严重。
黎立能感受到当时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在瞬间遭受的巨大痛苦。
怎么办呢?残肢和断臂两端血管和神经创伤严重,参差不齐,给整形链接带来一定的困难,采取什么办法,才能弥补血管神经损伤的长度呢?
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不加快进度,前功尽弃的威胁就挥之不去。
黎立感到时间紧迫的巨大压力,最后大胆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缩骨处理,为下一步手术快速推进排除了干扰,为接活断臂打下了坚实基础。
黎立最后在残臂上固定螺钉,搞好连接断臂的外固定支架,从而建立起稳定的胳膊骨整体连接固定。
凌晨4时10分,黎立在显微镜下开始一根一根接血管。
能否通血是保住整个胳膊的核心问题。血通不了,等于白接。血管接通后能够通血,就意味着胳膊接活了,如果胳膊接上以后发现不通血,那就意味着手术失败。这是对一个医生技术水平高低的最终考验。
为了防止血管接上以后因管路不通而返工,黎立和他的助手,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血管,防止凝血造成的血管堵塞,仔细检查血管有没有损伤,直到每根血管都修整为正常血管,才开始进行血管对接缝合,这是一个细活,就像大姑娘绣花一样,也像为心脏病人搭桥介入手术一样,一针一线,要非常耐心、精准,容不得一丁点差错,每个血管要缝十二针,一根动脉血管、两根静脉血管,三个血管缝了整整15分钟。
4时30分是极限8小时。黎立带领他的团队能否冲关成功?
第六节 黎立的心在怦怦跳
4时30分前必须松开主动脉血管夹,让血液开始通过血管流淌。
如果血管是通畅的,原来死灰一般的手臂就会逐渐通体变红,那就证明手术成功了。如果供血后胳膊没有任何变色迹象,那就意味着手术失败。
手术成败,都在这一瞬间。作为一个主刀医生,谁不想振臂高呼:“手术成功了,我们胜利了。”
黎立这时非常着急,他的心理压力从未这么大过。他感觉心一直在怦怦怦地跳。
远在和田的艾尔肯·日介甫、和田机场总经理田炜、机场民警买买提江·麦麦提明、和田机场塔台助理王丰恺、CZ6820航班乘务长赵燕、机长汤辉忠、中国南航新疆分公司运行指挥中心党委书记梁根、值班主任宋会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救科大夫曹洪民和飞机上自告奋勇一路陪护的董先杰,特别是断臂男孩远在家乡愁肠百结、几度昏迷的母亲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都彻夜未眠,等待着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断臂接活的喜讯。
动脉夹放开的那一瞬间,麻醉师张旭、陈宝军,洗手护士丁杰,巡回护士王丽霞,手术团队医生艾尔肯、陈子豪、司余、朱红雨都憋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手臂,由于压力实在太大,黎立都不敢直视,他迅速拿起一块手术纱布,掩盖在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胳膊上。
滴哒——滴哒——滴哒……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黎立从来就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这么慢:难道手术不成功?另一种声音回答他,没有任何不成功的理由啊,你为什么对自己这样不自信。
那么,黎立为什么对自己如此不自信呢?难道哪个环节出了“纰漏”?没有,绝对没有。之所以压力这么大,关键是事先就给自己定的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期望值太高了。
时间过去10秒、30秒、60秒、90秒……大家都在盯着时间,看着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小手。
“红啦!红啦!大家快看,孩子手的颜色变红了!”巡回护士王丽霞激动地喊着,生怕大家没有听到,没有看到。
这时麻醉师张旭、陈宝军,洗手护士丁杰、巡回护士王丽霞,手术团队医生艾尔肯、陈子豪、司余、朱红雨都拥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身旁,黎立赶快拿开盖在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胳膊上的那块“压惊”纱布一看,红润的颜色从胳膊一直到手扑簌簌地往前走,两分钟前那只还白森森的胳膊不见了,一只正常人所拥有的红润的胳膊又回到了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身上。
医生艾尔肯和陈子豪击掌庆贺:“太棒了,我们成功了!”
手术室一直被担忧所笼罩的沉闷气氛,顿时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人说:“这是今年我们献给‘五一’国际劳动节最好的礼物。”
但作为主治大夫,黎立清楚地知道,现在还不是欢庆胜利的时候,因为现在看到通血的只是动脉血管,管径大、管路直、流通畅,通血比较容易。手术是否取得成功,关键要看静脉血管是否畅通。
接好静脉血管后,接神经,接肌肉,所有血管和神经都在显微镜下完成。长得眉清目秀的黎立出生在绣娘层出不穷的江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完美主义者。他干活认真仔细,当时由于断臂男孩神经被撕扯绞断,损伤严重,很不好找,他就仔仔细细、一点一点地寻找,找到一处,赶忙做标处理一处,直到全部找全。他的格言是:技不惊人誓不休。
常温下胳膊离体8小时,胳膊内部肌肉、血管、神经都将坏死。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胳膊断离已经8小时,尽管阶段性地进行了降温处理,但是保鲜效果如何还有待于放血检验。手术前输血科做了血型鉴定,输血科主任李清非常有把握地向黎立保证,用最快的速度鉴定出血型,并把血浆送到手术室,一共输血600毫升,放了一会儿看通血稳定后才止血。黎立和他的医疗团队奋战了一夜,直到动脉血管畅通,静脉血管畅通,神经被激活。
2021年5月1日6时26分,黎立下手术台后,当即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上面写道:“不一样的劳动节,生死时速争分夺秒,就为7岁的维吾尔族断臂男孩保住肢体。很感慨,让我体会到了真真正正的生死时速。”
黎立在朋友圈发微信宣布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手术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在以几何效应传递着这个感人信息。
艾尔肯·日介甫看到信息后回复道:“师弟,我没有看走眼,也没有选错人,你办事,我放心,为你点赞。”
彻夜未眠的和田机场总经理田炜说:“谢天谢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和田县拉依喀乡库木艾日克村,一夜熬白头的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一大早接到大儿子阿卜杜·杰力力的电话。着急问:“阿卜杜,你弟弟怎么样了?”
阿卜杜·杰力力激动地说:“阿娜(译为妈妈),我正要告诉你,中医院七八个科室,十几个医生护士,忙碌一晚上,弟弟的胳膊接活了,手的颜色就像没有病的人一样,好好的,简直都不敢想这是事实。”
“谢天谢地,我的孩子得救了。感谢共产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医术高明的黎大夫!我还要感谢为我的孩子作出无私奉献的所有人,谢谢你们!”
第六章 打赢护理攻坚战
第一节 闯过一周艰险关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对外伤大病患者,大家大都重视医生的手术技术如何,这点毋庸置疑,却往往忽略了术后护理的极端重要性。
其实手术后由于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以及起居饮食、制动休息、伤口保洁、睡眠垫枕、晨间夜间护理处理不当造成消肿止痛差,康复延缓,感染病变,二次手术,再次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的事并非偶发。
人常说,三分手术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在术后极端重要。
那种闯过险关重获新生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确实是十足的有惊无险啊!通常很多险象环生的障碍,只要闯过后就不觉得可怕了。但像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这样完全离体断臂,又被传动轴撕扯、绞甩,弄得支离破碎的残肢断臂,让黎立说起来仍不寒而栗。他说若叫我回头再做一例,还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不是骨头接上,血管、肌肉、神经接上就万事大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全部接上,血液流通,只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还有千难万险等待着黎立和他的同事们去征服。
断臂接上后的第一周,首先要过感染关。手术后如果并发感染也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虽然可以通过静脉抗感染治疗,但严重的还要留取化验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以及涂片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指导抗感染治疗,这对患者的恢复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血管危象关,动脉危象的表现是肢体皮肤色变、皮温降低、切口出血慢渗、脉搏减弱等;静脉危象则主要表现为患肢皮肤紫暗、皮纹变浅消失、切口出血不断;血循环危象则表现为静脉栓塞因静脉回流不足或痉挛所造成的静脉危象,如若处理不当,会使再植肢体缺血、坏死而导致手术失败。
全身手术关,包括骨头、肌肉、动脉、静脉和神经等,手术涉及面宽,短期恢复会出现此消彼长,主要看自身的修复过程。
所以,一周之后要是这几关都能闯过,才能确定断臂是否成活。
术后第一周的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医院成立了专门的术后救治小组,医务部主任周斌、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健、骨科主任吕刚、康复科主任廖军、儿科主任张学青、呼吸科主任朱玉龙、骨科副主任黎立为组长。
每个人都按科分工,黎立负责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断肢恢复,医务部主任周斌协调治疗过程中所有事务,重症科主任陈健把握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全身情况,骨科主任吕刚从骨科角度出发,评估肢体恢复情况,康复科主任廖军负责后期的康复,儿科主任张学青负责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输液和健康恢复,呼吸科主任朱玉龙手术前CT查出的肺部损伤则负责专科治疗。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每天早上由黎立牵头召开碰头会,指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5月2日碰头会上,重症科主任陈健提出,要减少医源性贫血检查时的抽血数量。按常规,每天抽血检查,一天3—4管,最多的一天要抽14管,要查肝肾功能、凝血、是否血栓、是否有毒素引起肝肾损害,他认为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本来就失血过多,这样抽血对孩子身体恢复不利,于是大家会诊同意将14管减为8管,前4天天天检,后边两三天检一次。
手术后的断臂男孩,病情得到持续好转。
5月2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成立全科专家团队全力救治断臂男孩,并对治疗情况进行会诊,断臂男孩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进食了。
5月3日,在医院专业的护理团队精心照顾下,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转入普通病房,血供正常、进食正常,面对镜头,他缓缓举起左手,向3天来所有帮助他接上断臂的叔叔阿姨表示感谢。
断臂男孩的婶婶图尔荪妮沙·麦提萨力感动得泪流满面。她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没想到孩子在村干部和医生还有民航部门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乌鲁木齐做断臂再植手术,高明的医生接上了孩子的断臂,共产党亚克西!习近平总书记亚克西!”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周每个人高度负责,天天关注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身体恢复情况,人人都想为这一棒作出贡献,谁也不想因为自己掉链子而影响孩子的恢复。
第二节 会诊术后抗感染
自从各媒体报道为了救治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马上要起飞的飞机硬是被叫了回来的奇闻后,和田7岁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救治情况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心。自从5月1日凌晨入院治疗以来,小小年纪的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坚韧不拔,也为救治他的医护人员增添了信心。
5月4日上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三科护理师阿比达·阿里木来到病房,给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换药。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右臂缠着厚厚的纱布,整个换药过程中,他忍着疼痛,既没哭也没有叫,更没闹。阿比达·阿里木看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桡动脉、皮温都比较好,孩子的各项指标都正常,打心眼里高兴。她小心翼翼地把黑药膏轻轻地敷在了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手上。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看着自己的手上抹了一层黑乎乎的东西,感到很奇怪。
他用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盯着阿比达·阿里木好奇地问:“阿姨,为什么要抹这些黑乎乎的东西?”
阿比达·阿里木说:“这是一种特效药,抹上它能快快地活血化瘀,帮你消肿。”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说:“是不是抹上以后我的胳膊就会快快地好起来?”
阿比达·阿里木告诉他:“是呀,抹上以后,你的胳膊就能很快消肿,消肿以后就不疼了。”
为了做好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护理,阿比达·阿里木仔细观察发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睡觉不喜欢枕枕头,这样不利于达到快速消肿止痛的效果,于是她就给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垫高枕头,保持头高脚低。她还详细观察记录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夜间疼痛和睡眠状况,凌晨检查体温以及夜间睡眠、活动规律等情况,为进一步诊断、治疗和制定科学护理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根据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右臂不能自理的情况,阿比达·阿里木加强晨间护理,促进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右臂的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月30日晚上,7岁的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无意间好奇地用手去抓正在转动的拖拉机传动轴,一下子大半个右臂被撕扯下来。7岁大的小孩哪能经受住那样大的打击,他当即昏迷过去。随后被乡亲们立即送往和田新华团结医院和地区人民医院急救。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他们都对这样的手术无能为力。于是克服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赶往乌鲁木齐进行手术治疗。
从5月1日凌晨2时进入医院以后,医护人员一直竭尽全力救治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到凌晨6时20分,完成手术。
为了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快速恢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还对他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十个学科的医生针对术后抗感染、加强营养和护理等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务部主任周斌说:“会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孩子手术以后重要脏器的保护,比如说肝脏、肾脏的保护,还有预防感染问题,另一个就是防止出现血栓,防止出现并发症。其实,这个会诊就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平稳快速的康复保驾护航。”
作为孩子手术的主刀医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黎立说:“在治疗过程中,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十分配合,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个7岁孩子的眼神。因为疼痛,他可能会哭,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很坚强地看着我,那种肯定的眼神,那种感谢的眼神,深深感染着我、鼓励着我。目前来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肢体能够保住,得到最快的恢复,让他快快乐乐地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中。”
未完·待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