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生态沙漠公路

和田日报 2022年07月01日

     在施工中,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图为民丰县萨吾则克乡境内其其汗一号桥下充满生机的一处湖泊。地区融媒记者 张亚辉摄      

     骆驼通过渔湖大桥。地区融媒记者 张亚辉摄

  地区融媒记者  张亚辉  依丽米努尔

  

  国道315线民丰至洛浦段公路于6月30日通车运行。当日,记者驱车探访民洛公路,车辆行至民丰县萨吾则克乡境内其其汗一号桥时,记者被桥下大片湖泊所吸引,鸟儿、毛驴、骆驼……正在湖边喝水、觅食,一幅自然和谐景象。

  其其汗一号桥处于新疆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民洛项目部建设路段,公路修筑前,该地段是一片洼地,在雨水充沛季节,会形成少量湖泊,施工采用风积沙路基填筑新工艺,将洼地中多余沙土加以有效利用,既降低了工程成本,还形成了大片湖泊。

  新疆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民洛公路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吕风国介绍,民洛公路施工路段横穿尼雅国家湿地公园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跨越沙漠、湿地、胡杨林三种地带,施工面临防沙治沙和湿地保护两大环保压力。

  湿地水位高,土质松软,平铺修筑公路方式不仅会破坏湿地平衡,还会影响后续公路养生。“我们采取架桥的方式降低路基与湿地的直接接触面积,在保护湿地的同时,提高公路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吕风国说。

  当日,与其其汗一号桥相隔3公里的渔湖大桥下,萨吾则克乡祥和村村民麦麦提江·麦提托合提正赶着200只骆驼通过大桥,以到达对面湿地区域。“大桥修筑不仅为动物提供了安全通道,还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对湿地的破坏。”吕风国告诉记者。

  据介绍,民洛项目部特地选择胡杨稀疏地段通过,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的施工方式,不修筑施工便道,尽可能少地占用林地。同时,项目沿线穿越风沙较大段落时,在道路两侧设置了拦沙障及方格网,以避免风沙对项目主体工程的破坏和掩埋。采用拦沙障和方格网进行防风治沙,可以有效增强防护区域内植被的生长,减少水土流失。

  “该项目使用的拦沙障、草方格均采用木桩、芦苇等生态可回收利用、天然降解的材料,弃用了传统的塑料等化工材料的防沙、固沙措施,从原材料上做到了环保。”吕风国介绍道。

  国道315线民丰至洛浦段公路建设项目采用“代建制”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招标,由重庆锦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组建民洛代建指挥部,代建制模式有效增强了设计与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建设项目运作效率。“我们坚持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将环保措施作为项目推进的红线和底线,最大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洛代建指挥部总工程师徐鹏说。

  概算75亿元的民洛公路全长266.833公里,沿途草方格面积达27310亩,拦沙障总长度493公里,防护面积165公里,是一条生态沙漠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