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梁场全部采用钢台座,提高了梁底平整度。
② 改进胎膜架,提高了梁板钢筋安装速度、钢筋间距控制质量。
③ 国道315线民丰至洛浦段公路建设过程中高度机械化作业。
④
技术人员采用智能喷淋养生系统,可通过手机设置喷淋时长和频率。
图片由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钢筋数控加工全套设备、盖梁骨架钢筋自动焊接机器人、箱梁智能淋喷养生系统、30米箱梁自动化液压板、无人驾驶沥青路面摊铺机群……6月30日,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道315线民丰至洛浦段项目总包部的演示厅内,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国道315线民丰至洛浦段公路(以下简称民洛公路)建设过程中的诸多最新科技成果。
民洛公路项目是自治区重点项目,为新疆三大通道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国家干线公路网,改善南疆地区交通设施条件,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民洛公路全线设置大桥19座,中桥50座,小桥98座。这些大大小小的桥梁是施工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首先在桥梁的盖梁骨架钢筋焊接过程中,4台钢筋焊接机器人代替了人工焊接,不仅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也非常高。
其次梁场全部采用钢台座,既方便拆卸,又减少了后期建筑垃圾。由于钢台座安装方便、施工速度快,有效减少了温差造成的梁体变形,提高了梁底平整度。
梁场的钢台座上提前预设了桥梁喷淋养生管道,喷淋管道与供水、排水系统相接,技术人员可通过手机设置每个台座、每片梁的养生时间,控制喷淋时长、频率。“以前需要几十名工人操作的养生工序,现在基本上只需1到3名工人就可以控制。”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道315线民丰至洛浦段项目总包部工程技术部部长刘志杰说。
为加快梁板预制钢筋绑扎速度,施工单位技术部积极对胎膜架进行改进,根据图纸,提前确定钢筋、预应力管道位置,在安装过程中工人只需按照标记点将半成品钢筋进行对号入座、绑扎即可,大大提高了梁板钢筋安装速度、钢筋间距控制质量。
施工方在箱梁模板上加装了自动化液压系统与设备。通过操作液压系统,避免了人工拆模受力不均衡时造成的“缺棱掉角”的质量通病。
新技术不仅仅应用在桥梁建设方面,它还将铺路的速度提高了一倍。民洛公路一改传统人工培土路肩施工,采用路肩摊铺机,一方面保障了路肩的压实度,加快了路肩施工速度;另一方面通过提前施工路肩,有效控制路面宽度,为摊铺提供天然侧模,加快了摊铺速度。
“短短十九个月的时间内,在沙漠里完成这样一个全长266.883公里、宽27米的双向四道的一级道路,对任何一家建设单位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如果不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不仅成本高,时间也不允许。”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道315线民丰至洛浦段项目总包部项目总工程师肖嘉伟说。
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全流程数据协同下,沥青路面无人驾驶机群摊铺技术、自动驾驶技术、3D自动摊铺技术、智能压实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先进科技被应用到极致。民洛公路的建设过程,促进了交通行业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进程,推动了新疆交通建设集团施工由传统施工向数字化、无人智能化转型发展。
“‘携手同行,筑路昆仑’。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以及风沙、酷暑、季节性洪水等极端恶劣的环境,科学技术的应用发挥了关键作用。大量的无人化、机械化作业帮助我们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为高质量完成项目施工任务提供了保障,如期实现了环塔公路的闭环。”肖嘉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