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2年09月29日

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一座大棚就是一个“聚宝盆”,一棵果树就是一株“摇钱树”。一座座连片的大棚,走进其中,硕果满园、生机盎然,季季有特色。

  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设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职工群众在增收致富的路上有了实实在在的“金钥匙”。

  走进十四师昆玉市恒蔬无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数字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大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温室大棚环境检测显示屏,上面清楚地显示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还有很多的传感器。据了解,传感器会实时把数据传送到手机上,根据反馈的数据,通过手机操作可以直接给作物施肥、浇水、补光。这就是数字化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

  恒蔬无疆公司主要从事西红柿种植,目前,有7座大棚里种植了“小黄24k”“条纹巧克力”“绿翡翠”等品种各异、口味新奇的水果番茄。每座大棚的种植面积在2.8亩左右,亩产能达1万公斤。其余大棚里还种植了厚皮西瓜、薄皮甜瓜、辣椒、黄瓜等各类蔬菜瓜果。该项目的落地,不仅为昆玉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了新鲜蔬菜,更为当地带来了设施农业的先进理念和种植管理技术。

  近年来,十四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设施蔬菜大棚1655座2685亩,参与设施农业经营的每人年收益都在1万元左右,职工群众兜里有钱了,日子过得更舒坦了。

  为了握住、握牢这把致富的“金钥匙”,十四师昆玉市农业农村局更是不断加强技术培训,不仅组织塔里木大学的专家、农业技术人员通过线上技术答疑、线下现场指导,还积极组织农户参加现场观摩会。今年累计开展线上指导5次,线下指导20次,服务主体4000余户。

  走进皮山农场昆玉市原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丝路和融无花果基地,一座座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田间。走进大棚,一颗颗金黄的无花果挂在枝头,果香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公司负责人徐振说:“我们一共有100多座无花果大棚,目前处于盛果期,从6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底,每天都有订单。”说起最近的“收成”,徐振高兴得合不拢嘴。

  皮山农场居民扎依提·阿卜力克木是公司的一名员工,正在对无花果进行剪枝,他说:“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这蔬菜瓜果大棚,我现在不仅家里种着地,还在公司打工,每个月工资3000元,不用离家就能照顾老人孩子,还有可观的收入,日子真是有奔头。”

  由于棚室采取控温技术,大棚内昼夜温差近20摄氏度。这让徐振种植的无花果甜度更高,口感更好,金傲芬、波姬红、108B等5个品种更是成为特色品种,销往和田、乌鲁木齐、北京等多个城市,广受消费者青睐。这一座座大棚也为农场的职工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仅徐振这里,旺季时期就需要工人100多名,每人每月工资都在3000元左右。

  十四师昆玉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依托典型企业示范带动,不仅涌现出昆玉市恒蔬无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昆玉市原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大棚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还吸收周边职工群众加入,共同从事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实现产业项目分红,带动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为师市经济壮大开辟新路。

  皮山农场职工阿布都·约麦尔便是其中的受益者。2017年,他承包了10余亩大棚,引进毛桃、黄金桃等品种的桃树在农场进行种植,经过几年的摸索,终于嫁接种植出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种植模式也从最初的露天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连栋高架大棚栽培模式,规模不断扩大,果品质量、口感也不断提升,很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阿布都·约麦尔抓住农场旅游业不断升温的有利时机,在桃树大棚里发展休闲旅游业,吸引游客到大棚里采摘游玩,收入节节攀升。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十四师昆玉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围绕加强兵地交流沟通商务合作,促进师市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各企业还借助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对接洽谈工作。展销会上,师市农产品得到了一致称赞,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拓宽了销售渠道,让特色农产品能够“走出去”,助推师市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地区融媒通讯员  钟昌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