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走进北京和田工业园区京和友谊社区新疆幸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面粉生产区,6层楼高的几个仓库,7层加工车间,1座成品库映入眼帘,一袋袋包装完好的成品面粉通过输送带源源不断地传递出来,被码在车上,等待着运输。
“正在装车的面粉将运往和田各县市和巴州,现在13辆货车排队装面粉,我们公司目前每天发货量200吨至300吨。”公司总经理艾尼瓦尔·努尔买买提介绍。
在公司车间总控室内的显示屏上,显示着远控模式,公司员工阿布来提·阿卜杜拉正在认真地查看电脑终端数据,面粉生产总体情况一目了然。“我主要负责总控室,在控制台上我们可以观察生产线的生产情况,可以远程操纵设备,还可以对面粉质量进行检测,有效保证机器的稳定运行和面粉的高质量生产。”阿布来提观察着屏幕上的数据说道。
据悉,公司生产车间整栋楼有7层,拥有全自动化设备、一条完整的面粉生产线,采用现代化数控管理,整条生产线只需要1名员工通过车间总控室的操作系统就能完成,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提量的效果。
记者在标准化生产车间二楼看到,干净明亮的车间内,排列整齐的多台自动化设备正在高速运转,1名员工穿行其间,查看设备运行情况。据介绍,整个生产车间仅需3人值守。
记者了解到,公司面粉生产区有8个仓库,每个仓库有24米高、可储存3500吨小麦。小麦经过自动筛选后进入仓库,由输送带自动送到顶楼,再通过顶楼的管道,输送到生产车间。生产车间每层面积1000余平方米,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小麦在这里完成由麦子到面粉的“变身”过程,这样的加工效率,得益于智能化的设备。
在面粉加工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对面筋值、淀粉、白度、水分、沉降值、灰分、蛋白质等每一项指标进行检测。”在公司化验室里,正在对面粉进行检测的员工海如力尼萨·依明托合提说。
海如力尼萨来自和田市肖尔巴格乡米合日巴格村,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就业,主要负责质检,一个月工资4000元。通过参加公司安排的培训、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指导,如今她已成为一名能够独立完成每道检测工序的技术人员。
公司里与海如力尼萨一样是周边居民的就业人员有69人,他们每人每月最低工资4000元,最高12000元。
公司面粉生产区由生产车间、仓库、成品库三部分组成。公司已形成了流水线的全自动化生产模式。
近年来,公司逐步改造技术、更新设备,引进全智能化面粉生产线,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如今,公司日处理约500吨小麦,年加工小麦15万吨左右,月生产值1500万元左右,今年预计年产值将达2.5亿元。产品品种主要以中、高端面粉为主,产品销往新疆各地及天津、甘肃、青海等地。
“以前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效率低……”艾尼瓦尔回忆,“政府为我们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们公司前期已贷款3000万元用于发展生产,现在准备再贷款2000万元用于继续扩大经营规模。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各银行对我们贷款手续进行了简化,加快了放贷速度,公司购买的机械化设备政府都会补贴20%,政府每年还向公司发放各类补贴……我们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公司近年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次为社会献爱心。2017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评为“爱心单位”,2020年被和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评定为“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定点单位。
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让企业鼓足了干劲、坚定了信心。“我们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新建厂房,增加一条挂面生产线和一条食用油生产线,提升公司产能和生产值,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艾尼瓦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