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融媒讯 (记者 古哈尔尼沙)5月19日,记者走进皮山县木奎拉乡和佳新村,目之所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布威则热·喀迪尔一家曾住在木奎拉乡吐孜鲁克村。2018年初,包含布威则热在内的596户2891人搬迁至和佳新村,一套80平方米的安居房、一座80平方米的棚圈和1座温室大棚是每户搬迁户的“标配”。
五年时间,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地建了640座种植大棚和1004座棚圈,引进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皮山县华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促进就业。
“漂亮的安居房,清澈的自来水,方便的天然气,学校医院在附近……最大的变化不仅是这些。”布威则热向记者介绍起搬迁后的新生活。搬迁之前,布威则热就是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照顾公婆孩子。搬了新家后,她把属于自己的蔬菜大棚流转给了企业,自己则在企业务工。
两年前,学会了豇豆、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的种植管理技术,布威则热自己承包了2座蔬菜大棚,“在大棚务工时每月收入2200元,自己承包大棚,一年收入6万元左右。”布威则热说,挣了钱,她给新家添置了沙发、电视、冰箱、烤箱等家具家电。
“像布威则热一样,全村有57户村民承包了215座大棚,平均每座大棚收益1.5万元以上。”和佳新村第一书记周亚柯介绍,通过企业带动,搬迁新居的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和佳新村养殖业、设施农业带动就业510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
五年时间,和佳新村一点点“绿”了起来,搬迁群众更是铆着劲大步迈向新生活。
“最好的佐证就是数字。”周亚柯说,2020年,和佳新村整村脱贫,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76元;2022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40元。
“看,这就是我们以前住的房子,是用红柳枝、芦苇、薄泥搭建的‘笆子房’。下雨时,房顶还得搭上塑料棚布……”在和佳新村的村史馆,时常可以看见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讲述以前的生活、如今的致富故事的画面。
“村里环境美了、村民精气神足了、腰包更鼓了。”这是周亚柯总结和佳新村的新变化,也是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