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刊 2023年06月01日

感天动地的生命接力

     □ 史林杰

  2021年5月7日,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正霖强调,圆满完成此次紧急航空运输保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及民航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集中表现,是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治疆方略的有力诠释,要求新疆民航各单位、全体从业人员要以参与这场生命接力的民航典型为榜样,牢记宗旨、真情为民,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狠抓实干、拼搏奉献,在推动新疆民航高质量发展上发挥新作为、展现新形象,进一步提高广大旅客航空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新疆民航高质量发展,切实助力民航强国建设。

  2021年5月12日,新疆机场集团召开受自治区表彰救助救治和田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先进集体及个人座谈会,并对以下七个先进集体给予表彰:中国南航新疆分公司运行指挥部、中国南航新疆分公司市场销售部和田营业处、中国南航新疆分公司4月30日CZ6820机组、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和田机场、新疆机场集团公司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分公司运行指挥中心、新疆空管局空管中心区域管制一室、新疆空管局空管中心终端管制中心进近管制室。

  第七节 黎立喜获殊荣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公众号发布一条喜讯:“我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黎立获第五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第五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者”名单出炉,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黎立获“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

  黎立,2007年进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工作,现任医院显微修复重建外科副主任。

  在工作中,黎立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立足岗位,精益求精。

  多年来,黎立一直深耕骨科显微修复重建领域,断肢重植手术成活率高达95%以上。

  黎立矢志不渝,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一边学习先进技术,一边开展医疗创新攻关,他带领团队完成“快速速溶支架桥接装置”“一种胫骨横向骨搬运载骨器”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为断肢重植技术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此外,黎立还带领专业组奔赴全疆各地开展手术,完成断指(趾)、断掌再植手术400多例,实现疆内多项医疗技术“零”的突破,为各族患者带去了健康福音。

  黎立常年前往各地州开展断肢再植手术,在行业中颇有口碑,受到疆内外患者赞誉。2021年4月30日,和田县一名7岁维吾尔族男孩在玩耍时,无意间被拖拉机的传动轴将整个右臂绞断,送往医院救治,因孩子伤情非常严重,当地医院第一时间联系到黎立,希望由他为断臂患儿主刀。他克服重重困难,竭力促成此事。得知患儿即将抵达医院,5月1日凌晨,黎立紧急与4位同事组建救治小组,并协调各相关科室为患儿做好术前准备。黎立深知,断臂接通血管的黄金时间为6至8小时,只有争分夺秒,才能保住患儿的上肢。

  凌晨2时10分,孩子被救护车送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后,黎立带领救治团队科学分工、紧密配合,高效运作,2名医生负责将离断肢体带到手术室进行清创、标记重要血管神经,另外2名医生负责做术前检查和处理,整个过程紧张有序、顺畅无阻,为再植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

  凌晨4时,黎立开始整个手术最关键的环节——接通肱动脉,最终仅用30分钟就建立了离断肢体血供,创造了速度奇迹,在救治的极限时间内,孩子胳膊开始泛红了,生命的血液连通了!黎立带领团队继续与时间赛跑,以最快速度重接断骨,修复肌肉及神经……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辛努力,这台高难度的4级断肢再植手术顺利完成。他们在极限时间、极限条件下,完成了一台“生死时速”的极限手术。

  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救治情况牵动着全疆乃至全国各族群众的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关心,纷纷捐款献爱心,助力断臂男孩早日康复。

  医院救治专家组每日对断臂男孩进行多学科会诊。在黎立及团队悉心照料护理和全方位诊疗下,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术后第3天即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第4天已经恢复正常饮食;第6天消肿后的再植右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光泽;第8天基本脱离了危险期,可以下地行走,手臂腕关节可以轻微活动。

  黎立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全力担当守护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医者仁心”的大爱精神架起民族团结之桥,让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和田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救助救治事件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高度肯定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工作,亲自探望断臂男孩、慰问医护人员。自治区党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和表彰大会,对爱心接力救治患儿整个过程进行通报,对参与救治的医院骨三科党支部授予“自治区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

  参与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医疗救治的骨三科修复重建学组成立于2016年2月,多年来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这个科在急慢性创面修复、四肢骨折创伤重建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在疆内处于领先地位,每年开展手术800至1000台,修复重建学组负责人黎立每年前往地州市基层医院开展各类专科手术50至80台。

  修复重建专科在黎立的带领下,通过显微外科修复技术进行各种复杂的断指断肢保肢治疗,成立至今完成断肢、断指(趾)、断掌再植400余例,开展各种复杂条件的再植手术,如拇指旋转性离断、多段离断,婴幼儿末节离断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达95%以上。

  黎立医生带领科室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新疆举办“大拇指工程”免费手术公益活动,46名新疆偏远地区先天手足畸形患儿免费享受到全国一流专家的诊治及手术治疗。2019年3月,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创面修复专科建设”培育单位,同时也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甲级综合医院创面治疗培育中心。

  成功救治和田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后,骨三科修复重建学组积极总结经验,将各专科通力合作,综合运用中医药治疗、康复理疗、营养和心理等多专科持续会诊救治经验总结归纳,形成了系统的患儿离断再植手术一系列临床治疗经验,成功申报2021年“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学科负责人黎立被推荐入选第三期自治区天山英才计划并晋升为主任医师,为学科发展和专业技术的提升,到达全国骨科修复重建专业第一梯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奖励大会上,授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副主任、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主治医生黎立“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黎立说:“救治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是我作为一个医生份内的事,我将永远遵循毛泽东同志‘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谆谆教诲,不懈努力,刻苦钻研,为各族患者带去更多的福音。”

  第八节 断臂男孩回到家乡

  2022年7月19日凌晨0时30分许,和田机场的廊桥出口处工作人员在等着迎接一位“重要”旅客。

  他就是2021年4月30日轰动全国的和田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

  7月19日,经过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一年多时间的精心治疗,已经康复的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回到了他离开了一年多的家。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21年4月30日的夜晚,断臂男孩的救治牵动了无数人的心。黄金8小时,从乡下到城里,从和田到乌鲁木齐,从地面到空中,从呼啸的救护车到紧张忙碌的医院,一场用爱心铺就的跨越1400公里、感天动地的生命接力,一次充满爱心与揪心的生死救援,在天山南北紧张而有序展开。

  今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终于治愈归来,机场员工把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当作了凯旋的“小英雄”。因为坚守岗位的原因,很多员工不能前来迎接,大家就通过送花篮的方式向勇敢的断臂男孩致以亲切的问候。

  “4·30”和田断臂男孩生命接力事件充分体现了和田机场工作人员迅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旅客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真情服务精神。

  自2021年5月至今,全疆各机场为转运就医的特殊旅客开辟生命绿色通道30余次,切实解决了各族群众出行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了新疆各族群众航空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九节 断臂男孩会写字了

  2022年9月18日,在和田县拉依喀乡托万拉依喀村,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坐在桌前,在田字格本里一笔一画地写着“一、二、三”,写完以后把本子高高举在妈妈眼前,兴奋地看着妈妈。妈妈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在一旁鼓励他说:“左手写完了,再用右手也试着写写。”听了妈妈的话,他用右手又写了一遍,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看完高兴地说:“就是要这样练,就会越写越好。”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已经康复出院回到和田,并于2022年9月成为托万拉依喀村小学一年级一班的学生。

  目前,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已经完全可以用两只手穿衣、吃饭。活泼开朗的他,在班级里是最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新学期做自我介绍时,他给同学们讲了他在乌鲁木齐、北京所见所闻。

  写完作业,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迫不及待向妈妈要奖励。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打开手机,找到电影《平凡英雄》的预告片。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说:“好心人帮助我们的故事,拍成电影了。”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激动得跳了起来,“我的故事上电影了,我要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邻居托合提库尔班·伊斯拉木曾在事发后带头捐款。他说:“一年多没见,孩子比走的时候长高了一大截,还壮了好多。”

  每隔一两天,村民米日尼沙·吾布力都会来看望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她说:“一开始,我们还担心孩子会因为胳膊受伤而自卑,但现在孩子比以前还活泼。”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不止一次给村民讲起他在乌鲁木齐时,那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对他的好。邻居家的小弟弟因为生病不愿去医院时,他还会劝:“别怕,医院里的叔叔阿姨对小朋友都很好。”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受伤从村里赶往医院时,和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交警一路护送,他们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看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上小学,学会写字,我心里特别感动。这是新疆人民手足相亲的真实写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和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原大队长杜军说。

  和田县拉依喀乡托万拉依喀村党支部书记李佳民说:“考虑到孩子的右手需要继续康复,县里协调孩子去和田市康复医院,定期由康复师指导训练。最近孩子上小学了,我们给他妈妈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方便接送照顾。”

  李佳民说:“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成功救治是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的一场生命接力、爱心接力,接下来,我们将接过接力棒,将爱心延续下去。”

  第十节 将来我也要当医生

  时光如梭。转眼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回家两个月了,已适应了和小朋友们打篮球、捉迷藏、做游戏的乡村生活。在校园,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2022年9月19日,以救助救治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平凡英雄》举办首映式。

  这个消息让关心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人们倍感亲切和温暖。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不然我真不知道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母亲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抹着眼泪说。

  在医院的一年多时间里,医护人员为积极救治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所付出的辛劳,牢牢占据了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心房。“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一名医生。”

  别以为这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当地区人民医院骨二科主任艾尔肯·日介甫来到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家中,查看他的恢复情况时,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又一次表达了这个强烈愿望。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对艾尔肯·日介甫说:“叔叔,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做一名医生!”

  艾尔肯·日介甫说:“好呀,那你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了。”

  艾尔肯·日介甫一边和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聊着天,一边用玩具检验着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右手的恢复情况,然后叮嘱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孩子恢复得很不错,一定要坚持康复训练,未来有很大希望能恢复到完全健康状态的90%以上,也就是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托万拉依喀村第一书记日杰甫·热合曼带着慰问品来到了阿卜杜外力·阿卜杜家中,他对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说。“今后有任何困难,工作队和村‘两委’都会尽全力帮你们解决。我们一起把阿卜杜外力·阿卜杜照顾好,让他健康快乐成长。”

  再次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一年前,她陪着儿子在乌鲁木齐市接受治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她找到了一份可以兼顾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的工作。那时,常有人来看望、慰问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来自各族人民的关心关爱支撑着这位母亲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说:“太多的人给了我们经济上的热情帮助和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很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字。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和孩子深深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如今,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看着院子里儿子和村里的小伙伴开心地玩着球,曾经那个活泼开朗又有些调皮的儿子又回来了,在全社会的关心关爱下,曾经的“断臂男孩”成了“快乐男孩”。

  苏迪乌麦·伊敏托合提说:“我的心里没有悲伤,只有感动。这一年多的时间,帮助我们的人太多了,我要感谢的人太多了。今后我一定照顾好孩子,让他快乐健康成长,长大后回报那些帮助我们的人,回报社会,回报党和国家。”

  第十章 大地回声更嘹亮

  第一节 生命至上的赞歌

  杨生辉是新疆电视台原副台长,八九十年代凭借“环游塔里木”专题片的录制播出而声名大振。退休后,他虽多居北京,但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还一直不遗余力地教授、指导全疆求知若渴的年轻电视人,努力做好纪录片拍摄传帮带。

  对救助救治和田断臂男孩这样的精彩故事,他的看法很有新意,他撰文写道:

  一年前,2021年4月30日傍晚至5月1日凌晨,为抢救和田断臂男孩,以“把飞机叫回来”为典型的“标牌式”救助行动,在和田、在新疆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拼搏、惊天动地生命接力的现实版大剧。

  一年后的今天,和田断臂男孩的康复令人欣喜。

  在治疗、康复期间,自治区及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医院看望、慰问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医院不仅给断臂男孩安排专人特护,还给断臂男孩的母亲安排了一份月收入4000元的工作,以方便生活、照看孩子两不误;更令人感动的是,医院特地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前来乌鲁木齐给断臂男孩会诊,并在2022年6月间再次手术。至此,前前后后产生的医疗、康复费用已高达数十万元,而断臂男孩家只需承担几千元。

  此时,我想到,和断臂男孩一样幸运的还有天津南开大学新疆哈萨克族学生阿依努尔·胡马台罹患白血病,得到社会捐资上百万元,激励她与病魔抗争。如果说这些感人故事只是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在中国享受到的平等与关爱,那么,4月29日湖南长沙市望城区一居民自建的八层楼房发生倒塌事故,房内23人受困,已经救出5人,另有39人失联;事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不惜代价搜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对全国自建房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湖南紧急出动救援人员700多人,调集各类救援设备120多台套开展现场救援。这是中国共产党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充分展现。当今世界,处在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后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理念,“我们的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我们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必须理解并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各国公民都是“地球公民”,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在世界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国家建立一个威胁他国安全的军事基地,没有插手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事务,没有颠覆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权,为世界和平贡献着我们特有的智慧和坚强的力量。

  此刻,我还想到,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跪压颈部7分钟窒息死亡,类似案件包括枪击、学生死伤案例屡见不鲜;一向自诩“平等”和“人权”至上的美国,自建国以来,对其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屠杀与迫害从未停止过,致使美国的印第安人至今仍面临严重生存发展危机;面对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世界上新冠疫情防控最为失败的美国,人口虽然才3.1亿,但据2022年4月30日大数据报告,累计确诊病例83066907例,累计死亡病例1020833例;如果说不顾人民生命安全、不顾民众死活也只是“与新冠疫情共存”的一种选择,那么时至今日,美国在240多年的历史中,发动和参与的战争高达200多次,只有18年没有打仗;尤其是北约在美国的操纵和支持下,一直不顾俄罗斯的严正警告,北约由最初的12个国家扩大到30个成员国,五次东扩1000多公里,还得寸进尺要把同族同宗的乌克兰扩展进去,如此一来,北约就可以直接推进到俄乌2000公里的边界线,就可以在乌克兰布置军队和导弹,直接威胁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拨打的算盘”,包括扩展乌克兰加入北约,屡屡触碰俄罗斯国家的安全底线,导致2月24日俄乌开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而自开战以来美国和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源源不断”,仅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已经超过30亿美元,还打算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俄乌或打或谈,美国都“火上浇油”、大肆敛财,赚得盆满钵满;美国唯恐天下不乱,在世界各地发动或参与战争、制造各种麻烦、不顾盟友死活推动危机升级,难道也是必然的选择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却是早就看清了这一点,他说:“做美国的敌人可能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

  请问:抓狂肆虐的特朗普先生、阴招忒毒的拜登先生,这不会就是你们到处宣扬的“美国优先”吧!这或许就是美国版的“生命至上”吧!这难不成就是你们以救世主身份标榜的“人权”吧!

  听听和田断臂男孩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舅舅阿卜杜·麦吉提的一段话:“要是没有政府和大家的关心帮助,孩子就没有胳膊了。我们全家人都为生活在中国、生活在新疆感到十分幸福。”

  在中国,每天都响彻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赞歌!

  看中国,我们无比自豪、无比自信、无比坚定地向一切打着“人权”幌子、四处诬蔑新疆“强迫劳动”的挑衅者们宣告:中国是“人权保障”的楷模!

  和阿卜杜外力·阿卜杜拉一样,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少数民族,我敢大声向世界上的所有人说,生活在伟大的中国和美好的新疆,我感到非常幸福和无比快乐,有些人罔顾事实,抹黑新疆,睁着眼睛说瞎话,我感到无比愤怒。

  第二节 要让爱聚沙成塔

  张耀辉是一个常年驻守在帕米尔高原的边防军人,现在担任乌鲁木齐天山区武装部政委,他出生在文化底蕴厚实的华夏第一县——甘肃省甘谷县。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练就了他的铮铮铁骨。所以,同样一件事,在他的笔下,有了帕米尔的高度。

  对于全社会救助和田断臂男孩的感人事件,张耀辉是这样写的:

  一个盲人在机动车道上走,有人过来默默地把他引开,让其远离了危险与伤害;一个老人正在酣睡,突然一条毒蛇昂着头向他爬来,有人跑过来把毒蛇赶走,让其依然享受着那份平静与甘甜;一个早起的人及时把荆棘和碎石从大路上清除了,当人们在这条路上行走的时候,感受到的是平坦与舒适……这都是一件件常见的平凡小事,也是生活中存在的小小善念义举;这都是一批批默默奉献的人,也可能是一批批“渺小”的人。默默地付出,默默地给人帮助。他们悄然离去,没有留下姓名;他们无人认识,甚至,有很多时候都没有感觉到他们的存在。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数默默付出的人,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小小的善举,才让我们的社会充满能量、充满期待,更是充满希望。

  伤病虽无情,人间有大爱。小小的善举,可以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新疆社会各界救助和田地区7岁男孩做断臂手术的事,生动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生动体现了新疆各族群众亲如一家、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生动体现了新疆各界护佑生命、大爱无疆的社会风尚,生动体现了传递大爱、聚滴成河、聚沙成塔的伟大壮举,生动体现了新疆各族群众生命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得到充分保障的真实状况。生命至上,面对灾难,我们要守规则、守法则,但也要有温度、敢担当、愿牺牲。

  在祖国的大地上,每个民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56个成员中的一员,都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每个幼小的身体都是祖国的花朵,都会得到精心的照顾和培养。在救治断臂男孩过程中,那么多环节、那么多单位、那么多人群,都在齐心协力与时间赛跑,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付出,都在为爱接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可能每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薄弱的,但当人人齐心协力,共同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就会聚滴成河,就会积沙成塔,形成强大的力量,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弱小的细流可以汇聚成磅礴的大海,无数的小事可以聚集成伟大的事业。平凡事平凡人的价值在哪里?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对人类的大爱,也是一种博爱、仁爱与厚爱。生活中有了父母默默的关心,才不会孤独与空虚;学校里有了老师同学默默帮助,才不会觉得彷徨和迷茫;社会上有了各行各业的默默努力,才会有良好的社会秩序。爱不仅是一颗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当聚沙成塔,它会更有能量、更有温度,而我们也会被温暖长久包围。

  个人的力量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去实践它,再小的力量也可以聚沙成塔,让爱的力量发出炙热的光芒!生活时时有困难,人间处处有真爱。当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不仅成就了别人,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让生活充满温情,充满友谊,充满爱。每个人都是爱的接力者,每个人也都是爱的受益者。

  未完·待续(十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