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永不褪色;热血山河,赤诚赞歌。
今年91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韦明星,身板硬朗、步履稳健、精神矍铄。
韦明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4师342团卫生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一次次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冒死抢救伤员,是一名无言的英雄。
“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朝鲜军功奖章,这3枚奖章是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时颁发的奖章。”8月1日早上,记者在和田市第五中学家属院见到了刚打完太极拳回家的韦明星老人。谈起当年的战争,老人神情庄重,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第一次立功
人民群众的力量
1933年7月5日,韦明星出生于香港一个贫困家庭。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后,韦明星跟随父母一路逃至广东。11岁那年,父母离世,他成了一名孤儿。此后,他辗转广州、肇庆、柳州多地,沿街乞讨。“当时国内到处打仗,老百姓吃不饱饭,讨饭也很困难。”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韦明星潸然泪下。
韦明星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1949年,38军114师参加滇南战役,途经广西田东县,342团团长孙洪道发现沿街乞讨的韦明星,并提供了食物。韦明星早就听说人民解放军是真正为穷苦大众谋利益、打天下的军队,他申请加入解放军,得到了组织的批准,成为342团一名卫生员。
从此,韦明星便跟随部队千里追逃敌,一路翻山越岭,途经云南富宁、砚山等地,解放了蒙自、河口及曼耗,彻底断绝敌军逃往国外的道路。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部队一路欢歌,群众夹道欢迎。军史记载,滇南战役历时55天,歼敌32000余人。
由于作战英勇,多次挽救战友生命,韦明星第一次立功,荣获“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一枚。韦明星说:“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
抗美援朝
参加第二次战役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韦明星所在的38军奉命在安东(现辽宁丹东)集结,随时待命过江。
谈及抗美援朝,韦明星说:“如果当时不打,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所以毛主席下令说打,我们就一定打,而且是打到底。”
当年10月25日,韦明星第一时间随部队一起跨过鸭绿江。在过江那一刻,他和战友发出了钢铁誓言:“打倒美帝国主义,保卫新中国!”
很快,韦明星所在38军参加了第一次战役,由于对手是强大的美军,全军有些畏手畏脚,让第一次战役胜利大打折扣。战斗总结会上,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批评38军为“鼠军鼠将”。
韦明星说:“当时,全军上下心情十分沉重,都憋着一股火,一定要在下次战役中打出名堂,挽回荣誉。”
第二次战役中,我4个军联合正面进攻美第八集团军,而38军和42军负责穿插迂回至美军侧翼,掐断美军后路。38军仅用一天时间,取得德川之战的胜利。
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取得了辉煌胜利,毙伤俘敌1.1万人。战报呈递到志愿军司令部后,彭德怀特发电报通令嘉奖,并在电报末尾亲笔加上两句话——“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从此38军名扬四海,有了“万岁军”的称号,也成为解放军历史上唯一获得“万岁军”褒奖的荣誉部队。
赤脚对弯刀
覆灭土耳其旅
德川之战后,38军下辖的3个师分为三路,直插三所里,争取卡住南逃美军3个师的退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深知三所里的重要性,急调预备队土耳其旅堵住缺口。土耳其旅有5000人,抗美援朝战争中号称“天下第一旅”,打仗野蛮,善用弯刀进行白刃战。
此时,韦明星所在的342团已急行军10多个小时,接到紧急作战任务,快速赶往嘎日岭,阻止土耳其旅占领垭口。
嘎日岭位于德川西20公里、价川东20公里处,处于814高地和805高地间,形成了一个宽不到50米的垭口。此处地势险要,山高林密,德川通往价川的公路被当地群众称为“十八盘”。
342团3营为前卫,一路急行军,距嘎日岭只有2公里时,土耳其旅的先头部队早已乘汽车抢占了山顶的垭口,并且在垭口公路旁,生起十来堆篝火取暖,土耳其人盲目自信,没有安排站岗放哨。
情况万分紧急,必须争分夺秒,抢占垭口。经过短暂思考,342团决定趁敌人主力未赶到,偷袭夺下垭口。
团长孙洪道带8连从侧面攀登悬崖陡壁迂回上垭口,政委王丕礼带领7连沿公路两侧摸了上去。当时,气温零下20摄氏度,到处是积雪,为了不在雪地弄出响声,王丕礼带头脱下大头靴,赤脚摸了上去。在7连、8连奋力合击下,仅20来分钟,就消灭了土耳其旅先头部队。
紧接着,342团在“十八盘”下端截住从嘎日岭两侧乘坐汽车逃跑的土耳其旅其他部队,风卷残云地结束了战斗;在嘎日岭西侧,也迅速全歼了另一股敌人,完全占领了嘎日岭。
霹雳行动
血战到底
回忆起一生最难忘的战斗,韦明星眼噙泪花:“那场激战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阵地上最后只剩不到5000人。”
1951年1月25日,“联合国军”集结23万大军对志愿军发动“霹雳行动”全线反击,38军4万人奉命在汉江南岸进行阻击,韦明星所在342团扼守350高地。
“我们以一个团抵挡数倍的美军精锐,以钢铁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躯抵挡了美军10多次冲锋,志愿军的鲜血洒遍350高地。”韦明星回忆,当年2月12日,美骑兵1师1个团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对350高地实施狂轰滥炸。在兵力、火力悬殊的情况下,342团血战到底,守住了阵地。
作为战地卫生员,韦明星每天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伤员、转运伤员。他只有一个信念:尽最大的努力,救治更多的伤员。大批伤员被抬进卫生所,韦明星同医生、护士不分昼夜地抢救,炮弹常常就在身边不远处落下,坚硬的冻土被掀上天,他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给伤员包扎伤口、换药、喂饭菜……
一营教导员方新、营长曹玉海双双牺牲,战士们高喊:“报仇——”
1班班长淦金头头部重伤,拉响手雷扑向敌人。
卫生员曹凤鸣年仅15岁,抢救伤员时,身中数弹牺牲。
……
汉江南岸阻击战历时50天,每一个日夜韦明星都历历在目。“那泥土混合鲜血,还有战友们的音容笑貌以及残缺不全的尸体……”韦明星哽咽着,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党辉照我心
让“最可爱的人”精神永续
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朝鲜军功奖章……每一枚军功章,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奖章是父亲最珍贵的宝贝,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韦明星的儿媳李秀红说,“闲暇,父亲就把这些奖章拿出来反复擦拭,我们知道,他又怀念当年的战友了。”
“现在的生活好了,可惜他们看不到了,我要替他们好好活着……”韦明星说完这句话,仿佛想起了当年的战友,他们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一一闪过。
从枪林弹雨中归来的韦明星,倍加珍惜战友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岁月。1953年回国后,在党组织关怀下,韦明星完成初中、高中学业,还在沈阳读了军医大学。
1966年,他转业到边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工作,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治病救人,直到退休。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抗美援朝老兵能安享晚年。” 韦明星告诉记者,“我今年91岁,入党62年,现在每天看看电视、喝喝茶、打打太极拳,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国家强大起来,我比啥都高兴。”
铭记伟大胜利,传承伟大精神。韦明星与战友们一起奋斗的那段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换来了家国无恙、山河安宁,他们的热血征程,点亮了中国梦的万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