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俗称“大芸”,是一种寄生在梭梭、红柳根部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等地沙漠里。肉苁蓉不但在防风固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因其药用价值,被称为“沙漠人参”。野生肉苁蓉生长的黄金季节一般在5月。
肉苁蓉属于濒危物种,1984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肉苁蓉是一种高大草本植物,高40—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花期5—6月,果期6—8月,适宜生长在气候干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的区域,一般生长在沙地或半固定沙丘、干涸老河床、湖盆低地等地,土壤以灰棕漠土、棕漠土为主。
肉苁蓉具有独特的补肾、抗老年痴呆、保肝、通便、肿瘤辅助治疗、抗辐射等10多种药用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雷公炮炙论》中提到:凡使先须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有此,能隔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气也。以甑蒸之,从午至酉取出,又用酥炙得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专家们对肉苁蓉的成分进行了大量研究,已分离出多种富含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类型的物质。
2022年,新疆加大对肉苁蓉产业发展的科研支持力度,支持肉苁蓉种质资源保育、高效种植、新产品研发与应用、保健功能挖掘等研发。据了解,新疆现有人工接种肉苁蓉面积约100万亩,形成了环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沙区3个集中连片产区,对当地农牧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丁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