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区在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充分释放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将非遗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好“非遗+旅游”组合拳,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来到和田市吉亚乡巴什吐格曼村“90后”服装设计师阿卜杜哈力克·艾力的“创意天地”——和田市破茧个人原创服装工作室。2000余种图案的艾德莱斯绸,纹样丰富、花色艳丽。
“这次设计主要以玉石为主题,在保留艾德莱斯传统服饰风格的基础上,再融入现代时尚的设计风格。”阿卜杜哈力克介绍,“就是通过传统与时尚的交织,让大家领略艾德莱斯绸的魅力。”
阿卜杜哈力克是一名“90后”服装设计师,从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2019年4月,他创办了服装设计工作室,专注于艾德莱斯绸服装设计,因理念时尚、用料考究,吸引了大批顾客,带动吉亚乡很多农户制作销售艾德莱斯绸。
“我们设计出疆内外顾客喜欢的服装,每月采购农户纺织的艾德莱斯绸量在45%左右,丝绸及服装订单500件以上。”阿卜杜哈力克说。
得益于地区积极探索商业增长模式和品牌培育,阿卜杜哈力克携艾德莱斯绸惊艳亮相北京时装周,让艾德莱斯服饰产品达到可持续合作及商业转化对接,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和集群优势。
趁着暑假,吉林小伙邹兆宇专程来到阿卜杜哈力克的工作室定制了自己喜欢的衬衫。“我特别喜欢和田的艾德莱斯绸,特地定制了一件衬衫。他的设计非常时尚,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邹兆宇说。
随着艾德莱斯绸深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青睐,产量供不应求。吉亚乡不断调整产业模式,扶持村民开办家庭小作坊,成立艾德莱斯旅游企业、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
“我们厂有艾德莱斯织机31台,一天能生产艾德莱斯围巾540米,艾德莱斯绸325米,产品销往喀什等地,年产值100万元左右。”和田市冠士丝绸艾德莱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麦麦提艾力· 阿斯木说。
据了解,吉亚乡现有艾德莱斯绸生产企业7家、合作社4家,从事家庭式艾德莱斯织绸专业户668户、织机765台,年产艾德莱斯绸43.68万匹、产值3157.2万元,打造了艾德莱斯纺织、服装设计、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除艾德莱斯绸之外,和田地毯也享誉世界。在今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和田宇宙地毯有限公司生产的羊毛地毯第五次亮相,对接签约客户12家,收获订单2万平方米。
“5天的亚博会,我们收获满满,订单比平时翻了好几倍。”和田宇宙地毯有限公司地毯厂厂长买买提阿布都拉·买买提依明告诉记者,“连日来,厂里机器开足马力,全厂总动员赶制订单,已经完成了5000平方米,预计这个月底完成订单。”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地毯厂带动了150余人就近就业,和田市吐沙拉镇格来木村村民阿尔孜古丽·穆太力普就是其中之一。原本没有一技之长的她,自从在地毯厂上班后,不仅学会了地毯编织技艺,还学会了操作机器设备,一干就是7年。现在,她已经是厂里的地毯图案设计员,连续参加了两届亚欧博览会。
“参加亚欧博览会很受启发。这两年我们创新思维,设计了很多新款地毯,顾客喜欢,销量也好。”阿尔孜古丽介绍说,目前地毯厂年产量达12万到13万平方米,现有直营店46个,产品远销四川、陕西、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
“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让和田地毯焕发新活力,提升和田地毯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和田宇宙地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买吐逊·吾布力卡斯木说。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和田市吐沙拉镇格来木村积极探索和推动“产业+就业”,兴产业、促就业,擘画乡村振兴新样板。
“我们村6家规模企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70余人。我们将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村级产业,推进强村富民。”格来木村党支部书记郑远超说。
和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有十大类别,目前有国家级8项、自治区级27项、地区级104项及县级193项。“非遗+旅游”模式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的同时,开辟了非遗“活”起来的新路径,推动了就业增长与产业升级,让非遗产业焕发生机。记者从地区文旅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地区累计接待游客1087.04万人次,同比增长29.89%,实现旅游收入72.11亿元。
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地区将多措并举充分释放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通过“非遗+旅游”模式,既注重就单个非遗项目量身定做文旅融合产品,也注重对全部非遗项目进行全盘考量、系统包装和整体推出,充分发挥非遗的集聚效应,让非遗“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