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校园体育教育致力于三大核心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重在“育体、育心、育人”。尤其是对于南疆地区的青少年们,在建立文化认同、培养爱国情怀、树立规则意识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足球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地区的青少年十分热爱足球运动,加强校园足球教育帮扶,对青少年学生文明精神、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建立足球文化认同感、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等方面意义深远。
调研发现,和田地区的青少年特别喜欢踢足球,在街头巷尾,甚至在尘土飞扬的沙地里,都能看到孩子们踢足球的身影。他们运动天赋佳、体能基础好,动作敏捷、出球果断,有不少足球运动的好苗子。2023年举办的U20亚洲杯赛,晋级八强的中国队中有7名新疆球员。但由于地处边远地区、经济底子薄,气候环境差、沙尘天气多,和田地区的校园足球教育发展仍面临一定困难。笔者所在的和田市虽属于核心城区,但校园足球教育发展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一是足球专业师资力量较为紧缺。和田市第五中学是当地有名的示范性优质学校,体育教研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但目前3000多名学生也只配有1-2位足球专业教师。因缺少足球专职教师,一些好的足球苗子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缺乏持续的、系统的科学化训练,导致年龄越大提升空间越小。二是足球活动经费紧张。因缺少经费,学校足球训练配套的体育装备较为短缺。如,有的学校缺少小足球门、足球、球鞋等。有的学校没有备用球网,在用的已是缝缝补补许多次。有的学校举办班级间足球比赛所需要的奖品,或外出参赛的交通费等难以保障。三是对国家足球特色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和田市几所足球特色学校运转资金主要来自本校公用经费,因当地财力较为紧张,无法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四是受恶劣气候环境干扰。和田地区地处沙漠边缘,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春夏季风沙频繁,扬沙和浮尘天气居多。到6月至8月,室外气温较高,白天日照长,紫外线强。这些气候因素严重影响足球教学和训练。
为解决当前和田地区校园足球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笔者建议在师资人才、教学培训、“三交”活动、政策资金和配套设施等方面,持续加大帮扶力度。一是加大足球专业教师力量帮扶力度。以对口援助、教师(银龄)支教、小微组团等方式,增加选派有足球专业背景并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支援和田,以“师徒结对”等方式,指导当地教师提升足球教学水平,发挥“传帮带”和“种子”作用。二是构建完善足球教学培养体系。由对口援疆选派的足球专业教师,帮助指导成立和田地区市、县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领导小组,科学制定足球教育发展规划,系统规划安排青少年足球的教学、训练、竞赛以及教师培训工作。三是加大足球教学培训“三交”力度。促进和田地区与北疆地区及外省市足球特色学校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利用寒暑假期,组织足球夏令营、友谊赛或联合集训等,加大“送出去”和“引进来”教学培训力度。同步,在线上制作基本功练习、教法指导、简易规则教学等视频,供师生反复学习。四是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各县、市积极争取援疆项目资金、当地财政资金支持,修建市、县级体育场馆,改建学校风雨操场,保障学生在恶劣的风沙暴晒气候条件下能够坚持训练。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或企业赞助,为学校添置足球体育器材和装备。五是加强政策及资金支持。向国家教育和体育部门申请,加大对和田地区国家足球特色学校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依据学校的水平和能力,分级分类设置自治区级、地区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获取在政策、专业人才、资金和设施配置方面的支持,营造足球校园氛围,发挥足球特色重点学校对足球教育的引领辐射作用。
教育援建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润疆”“长期建疆”的基础性工作。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教育,长期投入援疆项目资金,选派专业教师、教练,支持体育比赛等“三交”活动,持续助力支持太极操进校园,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教育活动开展。相信在一批又一批援疆人和当地教育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和田地区的校园足球教育环境一定会逐步改善,校园足球教育事业一定能取得长足发展,优秀足球苗子一定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和田市第五中学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