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4年08月05日

科技赋能肉鸽产业

地区融媒记者 古丽阿亚提 通讯员 库尔班江

     7月26日,吴润(左一)和同事记录鸽子的相关信息。地区融媒记者 古丽阿亚提摄

  7月26日一大早,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鸽繁育基地里,研究员吴润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手套,麻利地换上工装,走进鸽棚查看肉鸽长势、投喂饲料,开始一天的工作。

  肉鸽繁育基地里,鸽笼整齐排列,鸽声不绝于耳,每个笼里的“夫妻鸽”都披着洁白羽毛、闪着黑豆似的眼睛,有的笼里蜷着几只破壳三五天的鸽崽,有的笼里母鸽在孵蛋。

  吴润一边观察,一边熟练地往一张张鸽笼卡片上填写信息。每个“鸽家庭”里的幼鸽有多大,是否刚经过母鸽喂养,配送来的饲料和营养液是否需要更换,“夫妻鸽”是否已过交配期,母鸽孵蛋第几天……吴润了如指掌,并迅速填上最新信息。

  “每天和这些鸽子相处,虽然辛苦,但看到它们健康成长,我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吴润说。

  墨玉县历来有养殖肉鸽的传统,但面临疫病防控难、良种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培育出适宜本地的最优品种,自治区科技厅以科技项目为纽带,牵头成立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坐落于墨玉县萨依巴格乡苏盖提博斯坦村,占地60余亩,有“白羽王鸽”“白卡奴鸽”“欧洲肉鸽”“塔里木鸽”“灰羽王鸽”“银羽王鸽”六个品种,约2.3万羽肉鸽,目前已形成了涵盖种鸽繁育、饲料研发及加工、实验室检测、技术集成配套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公司成立后,依托新疆畜牧科学院、中国家禽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的技术、人才、平台优势,开展了包括肉鸽杂交配套育种、精准日粮配置、疫病防控、高效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科研项目,为肉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依托本地资源塔里木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杂交育种,成功培育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且肉质鲜美,能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鸽子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墨玉县蓝海鸽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厂长杨银新介绍。

  现如今,和吴润一样,每年都会有具备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来到基地开展研究。他们当中,有的专注于鸽种的遗传特性剖析,有的致力于优化饲料配方以增进鸽子的生长性能,还有的全身心投入到疫病防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之中,为基地的发展和肉鸽产业的进步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除此之外,在基地学习养殖技术准备回村养鸽的人也不少,米尔古丽·穆塔力甫就是其中之一。米尔古丽家住离基地不远的乌恰特村,来回方便,可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在家发展养殖业。

  “我每天打扫鸽舍卫生,给鸽子喂料,查看鸽子的产蛋情况。”米尔古丽说,“在这里我不仅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还学到了养鸽技术,等学好了技术,我就不愁养不好鸽子了。”

  “今后,公司将以种鸽繁育为主,再逐步将种鸽免费发放给农户,打造新疆种鸽繁育龙头公司,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智慧和力量。”杨银新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