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5年02月14日

防诈骗系列报道(二):

代办网络贷款 一个无法“提现”的骗局

  在生活中,许多人为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常用的方式是贷款,而网络贷款的便捷性更是吸引了大量急需资金的消费者。然而,这看似方便的背后,却隐藏着网络贷款诈骗的巨大风险。不少人在追求快速贷款的过程中,不慎落入了诈骗陷阱,不仅贷款无望,反而损失了自己的积蓄。记者近日采访了地区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

  2024年11月27日,墨玉县发生了一起典型的网络贷款诈骗案件。居民阿某收到一条关于办理贷款的短信链接,短信内容显示其有机会申请到20万元低息贷款。阿某被这一诱人的信息所吸引,随即点击链接下载了不法分子推送的软件,并注册填写了个人信息,申请了10万元贷款。

  然而,在准备提现时,阿某却遇到了麻烦。系统显示银行卡号错误无法提现,阿某随即联系客服。客服反馈称因其银行卡号输入错误,银行卡被冻结导致无法提现,需要阿某提交贷款金额50%的资金认证方可解冻。阿某信以为真,将5万元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但提现仍然失败。客服再次以操作失误为由,要求阿某继续转账。这时,阿某才意识到上当受骗,随即报警。

  据警方调查,这起诈骗案件是典型的网络贷款诈骗。骗子通过发布虚假的贷款信息,诱导受害者下载虚假贷款软件,并在软件中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随后,不法分子通过虚假软件后台修改卡号,制造提现失败的假象,并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进行资金认证,从而骗取钱财。

  针对此类诈骗案件,警方揭秘了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并提醒公众加强防范:

  首先,不法分子会发布各种引流信息,诱导受害者下载虚假贷款软件。因此,公众在接到有关贷款方面的电话、短信时,不要轻易相信对方,可能自己的信息已经被泄露,诈骗分子已经掌握了基本信息和贷款需求。

  其次,不法分子还会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信息和提供链接。但正规的贷款平台不会通过这些渠道发布信息和提供链接。因此,公众不要通过陌生人或者平台推送的链接下载或者浏览网站。

  最后,不法分子在办贷过程中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如解冻、刷流水、修改信息、检验还款能力等。这些都是贷款诈骗的常见手段,放贷之前索取任何费用的都是贷款诈骗。

  为了有效防范贷款诈骗,公众应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对于任何涉及贷款的电话或短信,切勿轻易相信对方,因为你的个人信息和贷款需求可能已被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

  ▲ 对于即时通讯工具和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应保持怀疑态度,正规贷款平台通常不会通过这些渠道发布贷款信息或提供链接,切勿通过陌生人或平台推送的链接下载应用或浏览网站。

  ▲ 贷款过程中,任何以解冻账户、刷流水、修改信息、检验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转账的行为,都是贷款诈骗的惯用手段,放贷前索取任何费用的行为同样应被视为贷款诈骗的警示信号。保持清醒头脑,不轻易转账,是守护个人财产安全的关键。

  警方呼吁公众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处理。同时,也希望公众能够积极传播防诈骗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地区融媒记者  古丽阿亚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