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春光好,植树绿化正当时。3月12日一大早,春风还带着些许寒意,参与植树的队伍早已集结完毕,一场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在广袤的沙漠边缘火热开展,成为这个春天里最动人的风景。
植树队伍中,有机关干部、企业职工、西部计划志愿者,还有自发前来的群众,他们满怀热情,奔赴植树现场。在和田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植树点,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挖坑、扶苗、填土、踩实,每一个环节都认真细致。
“胡杨苗必须露出80厘米,沙枣树坑要深一些……”在植树现场,和田市林草局技术员阿迪力江·阿巴拜克日手持卷尺往来穿梭,额角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他身后,挖好的树坑整齐划一,胡杨、沙枣幼苗间隔两米,构成抵御风沙的一道防线。
刚栽下的树苗顶端刷上油漆,能有效锁住水分。前两排栽种胡杨,以庞大的根系固住沙子;后五排为沙枣,长大后用茂密的枝丫削弱风速。几年后,这些沙枣林将化身“绿色银行”,源源不断产生经济效益,为防沙治沙提供动力。
植树现场,和田市友谊幼儿园教师王小虎挥锹的姿态十分老练。五年前,他从甘肃来和田时,栽下的第一棵胡杨树苗才及腰高,如今已能投下斑驳树荫。“当孩子们摸着树干问‘老师,沙漠为什么会长大树’,我就觉得值了,自己为和田的生态建设出了一份力。”王小虎眼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期待。
去年,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了“锁边”合龙。防风林带宛如一道坚固的绿色长城,成功阻挡了风沙的肆意侵袭。原本沙尘漫天的村落,如今空气质量大幅提升,村民再也不用频繁清扫家中厚厚的沙土。曾经被沙漠侵蚀的土地,如今逐渐恢复生机,为后续发展特色林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不仅改善了和田生态环境,还带动了经济发展,让和田人民真切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福祉。
国家统计局和田调查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雷鹏谈起生态账本,这位长期关注和田生态数据变化的干部如数家珍:“‘锁边’不是和田人治沙的终点。后续,我们还需要持续扩大绿化面积,让绿色版图不断延伸。通过植树造林,改善土壤质量,带动周边生态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和田真正成为被绿洲环绕的宜居宜业之地。”
当天,和田市拉斯奎镇中学的学生积极加入到植树行列中。他们手拿铁锹,肩扛树苗,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指定的植树区域,分工合作,有的挖坑,有的扶苗,有的培土,有的浇水,大家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
“每次看到妈妈弓着腰,不厌其烦地清扫院子里的沙土,我总是特别心疼。那些土,像是永远扫不完,不断侵蚀着我们的家园。”和田市拉斯奎镇中学学生阿拉帕提·麦提托合提用力挥动手中的铁锹,“多种一棵树,我们就能少受一点风沙之苦。”
巾帼不让须眉。国家统计局和田调查队干部喀迪尔娅·卡斯木带领的“娘子军”在植树点忙碌着,铁锹起落间,一个个树坑成型,一排排树苗“上岗”。
喀迪尔娅直起腰,抬手抹了把额头沁出的汗珠,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满是憧憬。“等这些小树苗长成了,生态环境更好了,和田人民定将在这绿意盎然里尽享生态馈赠,开启全新生活篇章。”话语间,饱含着她对这片土地生态改善的坚定期许。
记者从地区林草局获悉,今年全地区春季植树面积21.12万亩,将为和田地区的生态改善打下坚实基础。地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组织植树活动,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同时,不断加大对植树造林的科技投入,提高树苗成活率,让和田的天更蓝、地更绿,让沙漠变绿洲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地区融媒记者 古丽阿亚提 阿卜力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