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5年04月16日

南方瓜蒌缘何能在皮山扎根

地区融媒记者 申金和 许晓龙

  “瓜蒌能在皮山种植成功,真是一波三折!”4月13日,提起瓜蒌种植,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张松海道出了瓜蒌种植的不易。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瓜蒌是南方常见的作物。但如今,在和田地区皮山县,集中连片的瓜蒌地在春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瓜蒌种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瓜蒌为何能在皮山县试种成功?张松海解释道,瓜蒌是多年生葫芦科作物,适应性较强,耐寒但耐干旱性较差,不适宜在盐碱地和低洼地种植,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更适合它生长。皮山县多为沙壤土,全年平均气温11.8℃,为瓜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其实,瓜蒌在和田的试种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于田县、墨玉县尝试种植瓜蒌,然而受土壤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并未成功。但他们没有放弃,将目光投向皮山县再次试种。

  实验初期,公司积极与安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安徽农科院凭借其专业的科研团队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从众多瓜蒌品种中筛选出4个具有潜在适应性的品种引入皮山县。科研人员深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种引进,更是一场与自然环境的博弈。

  节水灌溉技术成为首要攻克的难题。皮山县水资源匮乏,传统的灌溉方式显然行不通。科研团队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采用了滴灌与智能灌溉系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精准控制每一株瓜蒌的需水量,不仅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确保了瓜蒌在生长过程中得到适量的水分。

  防风固沙也是关键挑战。戈壁滩上时常狂风肆虐,对于根系相对较浅的瓜蒌来说,如何在风沙中稳住根基是个大问题。科研人员通过种植防风林带、采用特殊的地膜覆盖和防风支架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风沙对瓜蒌幼苗的损害。在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中,这些技术难题被逐一攻克。

  “经过两年试种,瓜蒌正式扎根皮山县。”张松海说。

  2023年9月,瓜蒌种植生产项目正式落地皮山县藏桂乡。该项目涵盖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总投资近15亿元,规划建设瓜蒌种植基地10万亩,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完成3.72万亩瓜蒌种植基地建设,还建成了炒货厂、酿酒厂、饮片加工厂,配套了有机肥加工厂,购置了坚果炒制生产线、瓜瓤酿酒生产线、有机肥生产线以及产业基地设备等。

  瓜蒌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皮山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对此,公司员工阿依努尔·卡德尔更有发言权。

  2022年,公司在于田县试种瓜蒌期间,阿依努尔·卡德尔通过招聘成为瓜蒌种植管理员,跟着技术员学习种植技术。

  “试种过程确实挺艰难的!看着技术员整天趴在地里做实验,我们虽然不懂技术,但也参与进去打下手,时间长了我们也学会了。”阿依努尔说。

  “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勤奋好学上进,很快掌握了瓜蒌种植关键技术。”这是张松海对阿依努尔的中肯评价。

  得到公司认可的阿依努尔更加努力,成长为种植基地片区副主管兼技术员,月工资也从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了5000元。

  21岁的苏比努尔·托合提巴克,是藏桂乡永安新村村民。去年7月毕业后,她来到公司上班。起初,她负责管理瓜蒌地,第一次见到瓜蒌时充满好奇。凭借努力,她很快掌握了瓜蒌种植和管护技术,因表现出色,已成为种植组组长。

  “刚开始,啥都不懂,就按照技术员说的做,但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苏比努尔说。去年刚进公司,由于对瓜蒌生长习性的把握不够准确,加上技术操作上的一些失误,看着大片枯萎的瓜蒌苗,苏比努尔心里满是失落。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泡在地里,和职工一起观察瓜蒌的生长情况,分析问题所在。”种植基地片区经理杨锦涛说,经过不断地调整种植方法和管理策略,瓜蒌苗的成活率大幅提高,看着茁壮成长的瓜蒌藤蔓,苏比努尔和其他职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今,皮山县的瓜蒌种植已经成功实现了从“能不能种”到“如何种好”的转变,瓜蒌产业已成为皮山县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