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成功,我还要在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工作一年半。”4月14日,天津援疆教师于祯妮对记者说。
2023年8月,于祯妮带着天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踏上援疆之路,来到和田职业技术学院。自此,她先后挑起教务处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两副重担,一头扎进助力和田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中,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教育援疆征程。而今年,服务期满后她决定延期,在专业建设与师资培育上再加把劲,助力学院迈向新高度。
倾心耕耘
点亮和田职教新光
来到和田后,于祯妮迅速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种种不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她早早来到办公室,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院的实际情况。凭借前期扎实的调研,于祯妮敏锐洞察到教学制度与专业建设是推动学院发展的关键所在。
于是,于祯妮迅速行动起来,组织相关处室系部梳理教学制度,优化管理体系,拓宽深挖专业建设思路。在她不懈努力下,学院成功组织申报了4个新专业,扩大了专业覆盖面,优化了专业结构,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看到新专业从最初的构想一步步落地生根,学院的专业体系在不断完善中焕发蓬勃生机,这让我满心欢喜。”于祯妮说。
在专注于教学制度革新与专业建设的同时,于祯妮也深知实践竞技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2024年5月,天津“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东西部协作赛项”这一契机,让于祯妮眼前一亮。她带领教务处精心组织,从校赛选拔到针对比赛方案制定训练计划、提供备赛建议,再到全程服务保障,全力帮助学生登上技能比拼舞台。最终,学生们首次赴天津参赛便斩获铜牌。
“这只是起点,今后还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和田学子凭借一技之长,在人生舞台上大放异彩。”于祯妮经常给自己加油鼓劲。
真情交融
绽放民族团结繁花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和温暖。”于祯妮说,通过与学生结对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来自天津的关爱和支持。
在忙碌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余,于祯妮与34名学生建立结对关系。无论是在宿舍与学生促膝长谈,还是进入课堂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又或是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她都做得细致入微,用点滴行动为学生送上温暖与关爱。
学生叶丽娜·努尔兰汗回忆道:“于老师第一次来宿舍看我们时,就像大姐姐一样,细心地询问我们吃得习不习惯,晚上睡觉冷不冷。得知我最近为课程作业发愁,于老师当场就帮我梳理思路,给了好多实用的建议。”
与此同时,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于祯妮积极联系,邀请天津杨柳青画社、天津葫芦庐、天津职业大学辛全生大师木艺工作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走进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地手工艺人携手,以生动有趣的互动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巧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互相交流、学习和分享的机会,有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于祯妮说。
师徒携手
培育和田教育新苗
在肩负繁重管理工作的同时,于祯妮还承担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任务。她深知,培育一支 “带不走” 的师资队伍才是推动学院长远发展的关键。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本地教师,才能真正提升学院的教学水平。”于祯妮说,“因此,我非常注重与青年教师的结对帮扶工作。”
为此,于祯妮先后与4名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指导他们开展课题研究、专业建设、档案管理等工作。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这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了学院的教学骨干。
2024年,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于祯妮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教师”。面对这些荣誉,于祯妮并未止步。
“工作中,未完成的使命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又满含期待。我必须留下来!”今年,结束援疆工作的于祯妮毅然向组织申请延期,留在让她心心念念的和田继续支教。
“万里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如今,我又留在了这个熟悉和牵挂的地方,以爱之名,继续为和田的教育事业发展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和力量。”于祯妮表示,将积极推动津和两地教育资源的深度共享,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助力和田教育事业迈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