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5年04月21日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援疆支教团

创新教学方式 让课堂“活”起来

  课堂上,学生通过VR技术体验革命历史。地区融媒通讯员 王姣姣摄

  地区融媒讯  (记者  李凌燕  通讯员   王姣姣)“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上VR红色课?”日前,在民丰县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五年级学生阿依古丽·买买提拉着天津支教老师的手问道。这一幕,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援疆支教团创新开展红色课堂的生动缩影。

  “通过VR技术,孩子们能‘亲身’体验革命历史,这种沉浸式教学效果远超传统课堂。”支教团数字媒体专业教师杨欣雨正在调试设备,她们在美术课上讲授的“八一八”生命工程课程广受学生欢迎。

  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童走长征路”体验课正在进行。学生们化身小“红军”,跨越模拟的铁索桥、雪山和草地。“过‘铁索桥’时我腿都发抖了,红军战士当年真是太英勇了!”六年级学生艾力·库尔班在课后分享时说。

  走进“津疆连心”文化工坊,艺术设计专业支教学生刘俣旸正指导学生创作民族团结主题国画。“我们把象征团结的石榴和代表天津的月季绘在一起,寓意两地情深。”刘俣旸说。

  工坊里,智能灯笼吸引了不少学生。轻触按钮,灯笼就会朗诵古诗词。“这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古丽娜尔·阿不都拉说。

  “这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见证了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民丰县尼雅博物馆,支教团成员曹延胜结合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场“行走的思政课”是支教团精心设计的红色研学活动,已累计组织300余名师生参与。“天津老师带来的数字化教学模式,让历史文物‘活’了起来。”博物馆讲解员阿依夏木·买买提明说。

  薪火相传,教育援疆“实”起来。据了解,该支教团已开发体育、美术、科学、书法、英语等多门特色课程,依托“红石榴”云课堂惠及和田地区10余所学校。

  从渤海之滨到昆仑山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援疆支教团以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为火种,点燃了和田青少年心中的红色热情。他们以支教为桥梁,连接起津和两地的深厚情谊。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实践,不仅让红色基因在和田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更在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征程中,书写了创新发展的精彩答卷,为推进文化润疆、助力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