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昆仑山脚下的策勒县牧民正在赶着羊群进行转场,而在山下的养殖基地里,还有一些不转场的羊,它们的生活环境与牧场里的羊大不相同。近年来,策勒县借助天津援疆力量,打造出集智能养殖、科技助农、产业协同于一体的现代牧业样板。
在策勒县的一处肉羊养殖基地,130多栋标准化羊舍整齐排列,主要养殖澳湖羊,这种羊具有多胎多羔、生长速度快、产肉率高的特点。通过现代化规模养殖,整个基地羊存栏量达到4万多只。这里培育的多胎肉羊是村民眼中的“致富羊”,它们每天都享受着“定制化”服务。养殖基地专门配备了自动化饲料投喂系统,通过操控电脑,就可以实现自动出料,将饲料精准投放到每一栋羊舍里,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投喂饲料的效率。
除了饲喂环节的自动化操作,养殖基地在监测羊群健康方面也用上了现代化设备。在这里,养殖人员会定期利用B超仪给怀孕的母羊做体检。同时,还给每只肉羊配备了电子耳标,用于记录羊的出生日期以及产羔日期、配种日期,还有它的父亲和母亲的编号等信息,构建从配种到出栏的全程追溯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让每只羊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从而养殖人员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每只羊的生长状态,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地管理羊群。
养殖基地在大力发展现代化规模养殖的同时,还积极吸纳群众就业。麦提玉苏普·麦提托合提是恰哈乡牧民,通过在基地边工作边学习,不仅掌握了疫病防治技术,还准备把自家的300多只本地羊改良为多胎羊品种。
“我来公司已经4年了,主要负责给羊打疫苗、看病、巡查,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提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麦提玉苏普打开了话匣子,“我想多挣点钱,回去办一家养殖合作社,和乡亲们一起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
今年,养殖基地还与农户合作,由养殖场负责肉羊繁育,农户进行育肥养殖。今年2月,固拉合玛镇养殖户麦提亚森·麦麦提敏从养殖基地购买了60只羊,经过3个月的育肥,到5月初就可以售卖,每只羊预计可以赚取400元左右的利润。
“技术人员经常来我家里指导如何正确饲养育肥羊。我现在按照科学养殖方式,养羊的利润比以前高很多。”养殖户麦提亚森说。
近年来,策勒县借助天津援疆力量发展肉羊规模化养殖,产业链不断完善。目前,全县已有12家养殖企业,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户开辟增收新途径,也为整个养殖产业的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
地区融媒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