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融媒讯 (记者 古丽阿亚提 杨祝)8月15日,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和田举行。其中,“非遗手作”区域成为展示非遗魅力、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备受瞩目。
活动中,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景泰蓝技艺传承人李梅耐心指导着前来体验的游客,一同为提前备好的蝴蝶胎体进行“点蓝” 操作。作为成熟于明景泰年间而得名的传统技艺,景泰蓝以典雅的造型、繁缛的纹样与富丽的色彩闻名,每件制品都兼具极高艺术价值,彰显着北京传统宫廷艺术的独特韵味。这门技艺的制作需历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六道工序,而大家体验的“点蓝”,正是其中的第三道工序——为胎体精心上色。
“能在和田展示景泰蓝技艺,看着不同民族的朋友围拢过来,眼神里带着对这门手艺的好奇,我特别感动。”李梅手持“点蓝”工具,边操作边感慨,“非遗不分地域,好手艺就该走出来,让更多人看见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在浙江嵊州竹编展示区,各种精美的竹编制品琳琅满目。嵊州竹编具有造型精巧、编织细腻的特点,应用范围涵盖日常生活和艺术品领域,有篮、盘、罐等十二大类产品,被誉为“东方珍宝”。
“仔细、认真、投入地做一件事情是非常解压的,我很享受这个制作过程。”乌鲁木齐游客李女士体验完竹编基础技法后,对这项技艺赞不绝口。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展位前,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吸引着观众驻足欣赏。佛山木版年画是华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民间木版年画,其制作工艺包括画稿、雕版、印刷、开相、描金等步骤。题材广泛,有神像、历史故事、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寓意吉祥、驱邪纳福,充满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工作人员现场演示印刷过程,观众亲身体验,将一幅幅承载着美好祝福的年画带回家。
“我体验了一下木版年画,感觉很新奇,四色套章每印一次,就会出现一种颜色,寓意也很好,我印了六个,想要给我的亲朋好友带来好运。” 湖北志愿者皮淮智说。
克拉玛依剪纸协会非遗传承人吴速华教前来体验的孩子们剪纸技艺。“你看这剪刀要顺着线条走,像小蛇一样‘游’过红纸,才能剪出流畅的花纹。”吴速华耐心地握着孩子的手示范,“剪纸是最贴近生活的艺术,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把日子里的美好剪出来。”
一旁的天津泥塑(天津泥人张)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现场,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刘宏手中的泥料在揉捏、塑形、上色之间,逐渐幻化成一个个神态各异、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从市井百姓到历史人物,从神话传说到民俗故事,每一尊泥人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诉说着天津的历史与文化。
“这次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以手工会友的温暖。”天津泥人张传承人刘宏说,“和田的乡亲们对泥塑很感兴趣,我们互相取经,聊得特别投缘。非遗就像一条纽带,让我们拉近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