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5年09月12日

6.8亿元鸵鸟全产业链项目落户洛浦

目前项目已完成并投用一期核心种鸟场

  9月8日,新疆昆仑鑫鸵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核心种鸟场内,一群鸵鸟在悠然漫步。

  地区融媒通讯员 阿卜力米提摄

  地区融媒讯  (通讯员  阿卜力米提)9月8日,在洛浦县山普鲁镇的新疆昆仑鑫鸵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核心种鸟场内,3000只原种鸵鸟或踱步于围栏间,或低头啄食。饲养员赛迪艾麦尔·斯拉吉正穿梭其中添料换水,并不时向技术员请教养殖技巧。

  “我在这儿工作3个多月了,工资待遇不错,还学会了养殖技术,打算自己发展鸵鸟养殖,增加收入。”赛迪艾麦尔满怀期待地说。这份期待的背后,是洛浦县以产业促进增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洛浦县紧紧围绕群众增收这一核心目标,主动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引进和培育特色养殖产业,总投资约6.8亿元的鸵鸟生态全产业链项目成为探索产业振兴新模式的关键抓手。

  新疆昆仑鑫鸵实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落户洛浦县。项目占地3万余亩,规划构建“三大功能区”——鸵鸟生态繁育养殖园区、鸵鸟产品加工园区和鸵鸟旅游观光示范区。“我们致力于打造从种源繁育、鸵鸟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到食品深加工、皮毛制品及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建成新疆博延鸵鸟产业小镇,打造‘中国鸵鸟之都’。”新疆昆仑鑫鸵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晓伟介绍。

  据了解,目前项目已完成并投用的一期核心种鸟场,投资达1亿元,占地1280亩,划分2个幼鸟区、4个后备种鸟区和8个种鸟区。“全部达产后,这里每年能出栏优质种鸵鸟2万只、商品鸵鸟10万只,可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韩晓伟说。

  该公司正积极联合中国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多家专业院所,攻关研究培育我国首个皮毛肉兼用型“鑫鸵1号”和蛋用型“鑫鸵2号”新品种。这两个品种一旦培育成功,将改变我国鸵鸟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为产业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项目全部实施后,核心种鸟群规模将达到1万只,年出栏商品驼鸟50万只,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公司将通过‘政府+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带动本地农民增收致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韩晓伟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