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妇幼保健院人才建设的不足与对策研究

□ 杨咏梅
和田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和田地区妇幼保健院前身为和田地区妇幼保健站,2022年升级为二级妇幼专科医院,2023年开始行使临床职能,恰逢北京第十一批第一期“小组团”援疆医生入驻。该院定位为地区妇儿核心诊疗机构,计划建立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辐射辖区市县各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助产机构和院前急救机构,指导下级医院救治中心开展远程会诊和患者转运。

  近年来,在北京援疆的大力支持下,和田地区妇幼保健院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通过一年的援疆工作和调查研究发现,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该院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其中人才建设的短板和不足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临床岗位医护人员严重不足。该院现有临床医师23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占比不足60%。护士25人,其中执业护师23人。特别是产儿科人员严重不足,医床比、护床比均未达标,产科医护人员缺口30人以上。全院预计核定床位数200张,由于医护人员严重欠缺,目前实际开放床位数不足30张。二是医护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提升。该院高级、副高级职称医师较缺乏,缺少临床业务能力过硬的本地学科带头人。23名临床医师中,正高、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其余均为初级职称。其中产科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根据《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地市级抢救中心,医师高级职称构成比≥40%、业务负责人技术职称副高级以上≥2人、从事相关专业10年以上”,该院医师结构远未达标。三是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存在短板。该院过去主要职能为妇幼保健及健康普及工作,行使临床职能不足2年,临床人员取得职业执照的比例非常低,且多数缺乏相应临床技能锻炼与规范化培训。同时,缺乏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新生儿复苏的相关经验和技能,因而面临较高的医疗风险。

  为破解上述难题,笔者及“小组团”医疗援疆团队作了一些探索思考。在补齐医护人才短缺方面。首先,应加大引才力度,提升招聘待遇、扩大招聘范围,以岗招人、虚位以待,面向全疆、全国招聘相关临床从业人员、优秀人才。其次,加强地区统筹,从七县一市调配相关专业医护人员,集全地区之力增强该院综合实力、专业能力,打造地区妇幼保健品牌医院。最后,提升援疆帮扶力度和匹配度,根据当前医护岗位短缺的情况,加大支援力度、精准匹配岗位需求,固定帮扶一级专业与二级专业,定点定向派出专业医疗技术人员,探索由“小组团”援疆向“大组团”转变。可考虑增加援派有行政管理经验的干部,协助医疗团队管理和建设。在补强医护人员能力短板方面。首先,应建立培训基地,探索联合北京或自治区相关妇幼专科医院建设孕产妇危重症抢救及新生儿复苏能力培训基地。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医护人才培训模式,保证理论授课1-2次/季度,操作技能培训2-3次/季度,扩大培训覆盖范围,提升医护人员能力。其次,加大“送出去”培训力度,制定培训计划、争取援疆资金支持,送到疆内疆外培训,保障产科、助产、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 1 次针对性医学培训教育,更新知识能力。再次,鼓励柔性援疆,积极对接疆内外经验丰富的专家,与该院医师“结对帮扶”,定期(每季度或每月)到和田进行短期“师带徒”的指导培训、答疑解惑,逐步提升本地医疗队伍水平。

  医疗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和田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医院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应更加重视医院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规划,有计划、分批次、分梯队培养;更加重视对优秀人才的管理和激励,用优厚的政策待遇留住优秀人才;更加重视传帮带培养,借助援疆省市、北疆专家力量“师带徒”培养本地专业医学人才。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努力,才能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医护人才,建强医疗队伍。(作者系和田地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产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