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副刊 2022年03月31日

凝望锦囊思班超

□ 公叶

     班超塑像。据网络   

  2022年早春,正值和田大地杏花初放、柳吐新芽的时节,迎来了昌吉州新闻界同行的一行4人。完成交流考察学习任务之余,我向同行们推荐,可以看看和田博物馆。

  再次走近历史,又一次聆听维吾尔族姑娘用柔美流畅的国通语在讲解:这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元和元年”锦囊,也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在汉代织锦里,唯一编织了年份的锦囊!

  于是,我在锦囊前驻足,在锦囊前凝望,在锦囊前沉思。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在陪客人,客人却跟随讲解员已经走远。大步流星追上他们,紧随其后,直到走出博物馆。

  同行们走出博物馆后不停地夸赞:和田了不起——博物馆馆藏丰富,展陈恢宏大气……

  将客人送到机场,又去办了件十分要紧的事——单位一个同事的父亲走了,赶到殡仪馆吊唁。老人曾经是军人,在西藏阿里服役,驻守在雪域高原的中印边防线上,退伍后一直在和田工作,享年76岁。  

  忙完一天的事,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是夜,心绪难平,躺下后久久不能入睡,感觉“元和元年”锦囊老在眼前晃动……干脆披衣坐起打开台灯,翻开《和田文物故事》,找到“元和元年”锦囊章节看了起来。

  一

  “元和元年”锦囊是民丰县尼雅遗址的出土文物。锦囊为多色丝织品,囊袋呈椭圆形,长12厘米,宽5.5厘米。有长42厘米的白绢提带。口部有襻,穿有束口绢系带两条,一条为白色,一条为淡青色。囊织锦蓝地,纹样为有翼梅花鹿,鹿纹上部织有白色经线显花的隶体“元和元年”文字。

  

  

  

  

  

  

  

  

  

  

  

  

  

  曾几何时,尼雅遗址一经发掘,震惊和惊艳了全世界,世界学者便以“东方庞贝”来比拟、形容和赞颂。

  尼雅遗址出土文物丰富:

  最为著名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其次便是“元和元年”锦囊;

  有一方“司禾府印”煤精印;

  还有一批西域古文字——佉卢文木简;

  同时还有一块“汉精绝王承书从”木简也十分珍贵。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横空出世,引起考古界震动。当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时隔不久,又被国家确定为“十大禁展绝品文物”。

  “元和元年”锦囊,其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可与锦护膊比肩,称之国宝毫不为过。

  “司禾府印”煤精印的出现,实证了汉朝在西域推行屯田政策,以及汉朝在这里曾设有“司禾府”这一屯田管理机构,其职能相当现在的农业农村局。

  汉文和佉卢文是当时官方使用的文字,其中有两件佉卢文书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其一,第160号文书记载:当时尼雅王国极度缺水,对水的分配和管理必须由国王亲自出面协调。其二,第482号文书记载:尼雅国有一个居民叫舍加,他家种的树被百户长强行砍掉且卖了,舍加一气之下,直接向国王告状。国王很快判百户长有罪,要求加倍赔偿。与此同时,国王向全国下令:活树严禁砍伐,违者,罚马一匹;即使砍掉一个树枝,也要罚母牛一头。第482号文书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森林法”。

  “汉精绝王承书从”木简,为斯坦因挖掘,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其上以隶书墨书“汉精绝王承书从”七字,即“(下)汉精绝王,承书从(事)……”,是汉朝时期上级向下级传递命令的固定公文格式。

  二

  锦囊出土于尼雅遗址,自然与尼雅密不可分。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境内,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腹地,为汉晋时期精绝国遗址。《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户480,口3360,胜兵500,设都尉,左右将,驿长各1人。距长安8820里,北至都护治所2723里。这就是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

  这个遥远的精绝国,有官有民、有兵有将,俨然是丝绸之路南道上机构完整的要冲,曾一度繁荣昌盛。公元4世纪左右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掩埋在茫茫沙海里。

  锦,特指汉代襄邑所产之美帛。初为襄邑之特贡。东汉时期,襄邑的锦绣源源不断输送到皇城洛阳,用以满足皇帝和王公贵族的需要。明确标注纪年的“元和元年”锦囊,从形制来看,很可能是批量生产,产地最大可能是洛阳附近,当年织造,当年随军队前赴西域。

  经历两千年,跨越上万里,从中原到西域,从人间到地下,从美轮美奂,到红颜未改,再到惊艳面世。

  “元和元年”锦囊的出现,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两千年前的汉代。它既传递了东汉皇帝的治国思想,又承载了汉王朝治理西域的具体实践,是包括和田在内的西域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成果。

  一件国宝,像一条精神纽带,连接起中原文化与西域和田文明的足迹。

  人类文明,总是能够穿越时空和岁月,在意想不到的细微处,为后世留下耐人寻味的回响,展现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博大与坚韧!

  三

  元和元年,即公元84年。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首任都护郑吉,西域诸国正式归属中央王朝管辖。

  元和元年在中国历史纪年中,是一个治世重要标识。这一年汉章帝刘炟下诏停用建初年号,改用元和。据史料记载,刘炟是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即位后,实行宽容兴民的政策,使东汉经济、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和汉明帝的统治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国力的强盛,使中央王朝有条件对西域及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管辖。于是,西域在汉朝政府的治理下,获得稳定发展,丝绸之路的贸易日益兴旺,精绝国与汉朝政府的交往日趋深入。

  四

  有汉以来,在西域的历史长河中,有两颗耀眼的星辰总在闪烁,宛如长庚,时常让人仰望。一位是凿空西域的张骞,另一位则是献身西域30年的班超。

  有关班超的文献、塑像等很多很多,印象深的是马国荣老师《班超献身西域三十年》一文,以及喀什市吐曼河岸边的一座槃橐城。最让人动容的是收入《和田文物故事》中的一张画像,那便是“于阗民众挽留班超”。

  班超(公元32年-102年),字仲升,陕西扶风平陵(今陕西兴平)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一名史学家。永平5年(公元62年),其兄班固被诏诣校书郎,班超与母亲一道来到洛阳。由于班固官职低微,收入不足以养家,所以班超常替官府抄书,补贴家用维持生计。他时常投笔叹息,愿效法张骞建功。不久,显宗以其为兰台令事(掌管奏章和文书的小官),后免。于是他投笔从戎,献身西域。

  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暴动纷起,朝政混乱,中央政权无暇顾及西域。王莽篡权后,对边疆政策有误,引起匈奴的极大不满。史书记载:公元10年,驻守车师的反莽派陈良、终带,举兵造反,杀死戊己校尉刁护,逃入匈奴。公元16年,王莽派李崇率兵进驻龟兹,出任西域都护。王莽死后,李崇被杀,西域从此叛绝不通。公元45年,鄯善、车师、焉耆等18国遣子入侍,“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请求朝廷派遣都护和兵力保护他们。然而,光武帝刘秀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为托词,谢绝了西域诸国的建言。到公元60年代,匈奴贵族驱迫西域各国“共寇河西”,致使“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对东汉造成极大威胁。这时东汉国力已经恢复,所以恢复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抗击匈奴,已经不仅是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也具备了现实条件。从此,班超登上了新疆历史的舞台。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遣窦固率军出酒泉北击匈奴,驱除了车师前后部一带势力,打开了深入西域的大门。在这次战斗中,班超以假司马的身份,领一支偏师,出击伊吾,与匈奴军队大战地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建立了战功。

  班超首使西域,就显示出以少胜多,灵活机动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班超一行首先抵达鄯善,鄯善王广对汉使“礼敬甚备”,热情接待。但鄯善王很快改变了态度,表现出疏远和怠慢。班超觉察出其中必有缘故,后从接待人员口中得知,匈奴的使者也在鄯善进行活动,慑于匈奴人的压力,鄯善王也不敢再亲近汉朝使者了。班超立即召集同行吏士36人分析处境,说明如不采取断然措施,“骸骨长为豺狼食矣”。因此班超决定:乘夜以火攻击匈奴使者,将其消灭。班超先派10人拿着军鼓,潜伏在匈奴使者驻地后面,并约定见到火光,就击鼓高呼以张声势;又命令其他人带好刀剑弓弩,到匈奴使者驻地前面,“夹门而伏”。当晚,大风骤起,班超等人顺风放火,前后呼应,击鼓呼噪。匈奴使者及随从不知虚实,一时惊惶失措,纷纷夺门逃命。班超手刃3人,其他吏士也杀死30余人,其余百余人被大火烧死。这一果敢行动,粉碎了匈奴使者的阴谋,也打消了鄯善王的疑虑,促使他下决心摆脱匈奴的羁绊,归附汉朝。

  班超降服鄯善有功,东汉政府升他为军司马,仍命他招抚西域各国。班超率所属36人继续西行,到达于阗。

  于阗是西域南部的一个强国,匈奴使者常驻在此。于阗王广德对班超一行的到来十分冷淡。不仅如此,国王还听信巫师的话,强行索取班超的马匹祭神。班超假装答应,要求巫师亲自来牵马。当巫师前来牵马时,班超把他杀了,割下首级送给于阗王。于阗王见此情形,又慑于班超威名,就杀死匈奴使者,重归汉朝。班超代表汉朝政府,重赐于阗王及属下,群情悦服。

  接着,班超等人到了疏勒。当时,疏勒役属龟兹,而龟兹又依靠匈奴势力雄踞北道。公元73年,龟兹王建攻杀疏勒王成,立龟兹左侯兜题为疏勒王。班超先派田虑前往兜题王驻地槃橐城。兜题见他人少势弱,不肯降汉。于是,田虑依班超之计,出奇不意生擒兜题。班超立原疏勒王的侄子忠为王。由于兜题是匈奴及其党羽强加给疏勒人头上的王,所以班超的这一行动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至此,疏勒也重归汉朝。

  公元75年,明帝刘庄驾崩,西域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北匈奴乘汉朝治丧之机,挑唆焉耆王攻杀西域都护陈睦,指使龟兹、姑墨(今阿克苏)进攻疏勒。

  新即位的汉章帝刘炟鉴于当时情势,令班超回朝。疏勒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举国忧恐”,都不愿班超离去。班超返经于阗,于阗王侯以下的许多人,坚决挽留他,不少人环抱着马腿,执意不让他走。班超深受感动,毅然调转马头,与西域各族人民一起抗击匈奴。那幅“于阗民众挽留班超”画作,正是描绘这一生动场面。时至今日,“班超回马定西域”的故事还在流传。

  公元78年,班超率疏勒、扜弥、于阗、康居兵万余人进攻姑墨,取得胜利。同时上奏汉章帝,力主统一西域:一是西域各族人民有强烈要求统一的愿望,“扜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汉,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二是班超与宦属36人,虽然“奉使绝域,备遭艰厄”,但“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熟知当地情况;三是“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而粮食自足”;四是只要能定西域,个人“死复何恨”。章帝见到奏章,“知其功可成”,先后派徐干、和恭率1800名士兵增援班超。

  公元88年,班超发于阗诸国兵2.5万再战莎车。龟兹派兵5万援助莎车。双方兵力悬殊,班超巧用调虎离山之计,战胜莎车。

  公元90年,月氏王因求娶汉室公主被拒绝,派副王谢率兵7万攻打班超。面对强敌,班超坚壁清野、固守城堡。谢久攻不克,龟兹援兵又被班超伏击消灭,此役班超大胜。谢“即遣使请罪”“岁奉贡献”。

  公元91年,龟兹、姑墨、温宿均降于汉。汉朝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

  公元95年,班超以功封为定远侯。

  公元100年,班超年近七旬,满头白发,离杖不能行走,上奏和帝:“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公元102年和帝准奏。8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9月辞世,时年71岁。

  五

  班超离任时,朝廷给西域派年富力强的任尚接替他为都护。任尚向班超请教关于守土治疆安民的经验。班超告诉任尚,要“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这番嘱咐可归结为“宽小过,总大纲”六个字。任尚听后很失望,说“我以为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班超的经验看似平平,却正是安定西域的奇策。如果过于烦顼、苛细,管得过死,难免出乱子。而总大纲则是红线,只要不越纲踏红线,小过是可以宽恕的。宽小过,总大纲六字诀是他30年的实践经验。可惜任尚认为所言平平,没有听进去,后来果然出了乱子。

  六

  一个锦囊,一座尼雅遗址,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和实证可以明确无误地传递给今天的人们,以及后来者——西域,即现在的新疆,自公元前60年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已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0年以来的文明成果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凝望锦囊,仰望星空,不由得这样思考:班超的一生,在西域的30年,他将自己完全融入维护祖国统一、开辟丝绸之路伟大事业中。无怪乎,赞誉的诗篇常在耳边响起:

  玉门关外马萧萧,定远奇功万世标。

  三十春秋英武在,何人不道汉班超。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