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22年06月07日

蓝天碧水净土 生态绿化宜居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俯瞰(6月4日无人机拍摄)。地区融媒记者 阿巴拜科日摄

  如今的和田大地,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而这背后,是和田坚持守牢生态底线,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以实际行动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

  地区生态环保部门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地区空气质量总体改善。2021年,在对和田市的361天有效监测天数中,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05天,在有效监测天数中的占比较2020年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值为每立方米326.8微克,较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值为每立方米94.3微克,较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6.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较2020年下降2.6个百分点。  

  除空气质量外,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均保持稳定。2021年,地区4条主要河流10个考核断面水质均保持在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湖库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100%,9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监测点8个,水源水质均达到自治区考核指标要求。全地区未发现土壤污染地块,未发生农产品质量超标及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地区以“和墨洛”为重点区域,以降低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提升优良天数比例为抓手,深化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等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和主要河流水体,协同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持续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及白色污染治理工作,提高固体废物管理水平,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一系列举措的落实,助力全地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地区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等生态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地区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02.44万亩,新增林地面积36.39万亩,林地总面积达1940.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65%,绿洲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天然草场3940.75万亩,沙区植被覆盖率逐年增高,生态系统得到不断修复,减缓了风沙向绿洲延伸进程。在推动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方面,“十三五”期间,和田地区生产矿山206个,恢复治理面积37823.5亩,投入资金5256.1万元。2021年以来,和田地区生产矿山106个,恢复治理面积5721.6亩,投入资金1712.5万元。

  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机制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力抓手,截至2021年底,全地区共有四级河(湖)长867名,开展巡河20841次,巡河里程59197.16公里;有四级林长3561名,生态护林员12954名,草原管护员2000名。建立了“一长两员”(林长、监管员、护林员)森林草原资源管理模式,2021年全地区完成巡林17439次。

  今年,地区提出“以建设沙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目标,加大沙生态系统治理,发展光热一体新能源和兼顾经济效益的沙生态木本植物,种植沙漠水稻,修复沙漠植被,发展沙漠产业,健全沙漠旅游、沙疗、沙雕艺术等特色沙产业体系”,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化治理进行了谋划。结合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地区再次明确发挥水资源的关键作用,提高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文章的水平,把水资源调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调蓄能力和使用效率。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化治理,和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一定会越来越牢,美好的生态环境带给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定会越来越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