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运时
我曾经到和田旅游采风,和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居住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柯尔克孜、满等22个少数民族。这里拥有神秘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魅力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在和田市创作采风时,我常常可以看到社区里那个维吾尔族少年的身影,他看上去约十三四岁,眉清目秀,颇有些腼腆,还带有几分青涩。不笑的时候,神情是与其年龄不相称的难以掩饰的忧郁;但他只要笑起来,仍然是一脸阳光。可惜,他只能坐在轮椅上,除此之外,他和肢体健全的少年没什么不同。
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一定会坐着轮椅外出“散步”。更多的时候,少年独自驾驭着“坐骑”,熟练地在人群中穿梭,刹车、转向非常灵活,仿佛一位技术娴熟的“司机”,有板有眼且一丝不苟。
这儿是老式社区,谈不上什么“无障碍设施”。因此少年时常会遇到一些行进中的困难。有一回我看到,少年的轮椅欲从小巷道穿到人行道,其间的隔离墩很陡,他犹豫了片刻,旁边一位老者善意地笑笑,正准备上前帮忙,可少年执拗地摆摆手,只见他催动车轮缓缓向前,临到隔离墩处身体稍稍腾空,车轮凭借着惯性冲到人行道上,他这才稳稳地坐下,前冲之力巧妙地得以缓冲。我不禁想到,如果他双腿健全,恐怕正生龙活虎地与其他孩子一样,玩滑板一类的“极限运动”呢。
一次回来很晚,社区里路静人稀,路灯发出昏黄暗淡的光。我急匆匆赶路,猛然看到另一条小道上隐约有人“驾车”疾驰而过,银光闪闪的钢圈飞速旋转,齿轮发出有节奏的咔咔哒哒声。定睛细瞧,竟是坐轮椅的维吾尔族少年。突然,轮椅被路上的砖绊了一下,少年尖叫一声,重重地摔倒在水泥地上,我赶紧跑过去将他扶起来,问他伤到没有,他说不碍事。
我扶正轮椅,将少年稳稳地抱上去,推着他到社区医务室包扎。边走边嗔怪:“你看你,晚上干嘛出来,多不安全。”少年耷拉着脑袋,讪讪地道:“我是在训练。”“训练?训什么练?”“叔叔,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代表新疆和田去参加残奥会,争取拿块金牌。”你看,这是特制的运动轮椅,是社会上好心人捐助的,我要是不好好训练,就对不起他们的爱心了!”想不到,这个小小少年竟然志向远大。见我很长时间不作声,少年怯怯地说:“叔叔,我的梦想能实现吗?”我悄悄地揉了揉眼睛,拍了拍坚实的轮椅,坚定地回答:“能,一定能!”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人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可原来即使一个残疾孩子,也仍然拥有自己的梦。只要有梦,任何不堪的境遇又算得了什么?
和田拥有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各民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的事迹和模范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