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 2023年02月27日

新疆考古迎来高光时刻

     2月25日,参加2022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的学者在参观近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图片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18项主动性考古发掘、27项基建考古,成果丰硕;文物保护、融合创新惊喜不断;公众考古成绩斐然……2月24日至26日,在规模盛大的“2022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以下简称“汇报会”)上,新疆考古迎来高光时刻。

  探索源流 格局出新

  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开启了新疆旧石器时代考古新格局。黍麦相逢在通天洞,表明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持续7年的考古发掘依然不断“上新”。“2022年通天洞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它极有可能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遗址,应该在5万年以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在汇报会上说。

  曾经沉寂的新疆史前大型聚落考古,如今成果迭出。

  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入围“2022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阮秋荣介绍:“2022年出土的木质车辆填补了国内早期车辆发现的空白。测年确定距今3500年,是中国车辆史的重要发现。”

  北、中、南三线的旧石器遗存考古调查,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吉木萨尔小西沟遗址发现典型石核石片技术石制品,年代有可能达到10万年以上。

  塔里木盆地北缘以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城址的确认,开启了早期绿洲城邦文明研究的新起点。

  南疆地区史前遗址近年也被关注。南京大学教授水涛介绍,疏附县阿克塔拉遗址是一处以青铜时代遗存为主体的大型聚落,是目前所知塔里木盆地西缘年代最早的早期文化遗存。

  “新疆史前时代考古时空框架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城址的发现,对理解早期天山南北社会结构演变和逐步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模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说。

  考古中国 实证一体

  2022年,“考古中国”在新疆的重大项目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国家管理与文化认同考古研究——汉唐西域军政建置体系考古中国课题全面开展,两汉西域都护府军政建置体系考古研究持续推进。

  北京大学教授陈凌介绍:“轮台县卓尔库特等城址的连续发掘,进一步构建了塔里木盆地北缘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城址发展年代序列,确认了汉晋时期丝路北道核心重镇。”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小红说:“奇台石城子古城在考古发掘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两汉时期西域地区纳入统一中央王朝后城市和社会的变化。”

  “现在基本确认,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就是唐代庭州蒲类县县城。我们发掘清理出唐代至元代时期的院落、佛寺、景教寺院、浴场等遗迹,反映了古城繁盛的社会经济和多元融合的文化面貌。这些考古发现,对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重要启示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坚在汇报会上的发言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早期景教遗址,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的发掘备受瞩目。中山大学教授刘文锁介绍:“遗址出土了千余件(组)重要文物,进一步印证了新疆历来是多元文化荟萃、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2022年,为配合基本建设或文物保护工程顺利实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地州市文博单位,在南北疆开展考古发掘27项。“所发掘遗存上自青铜时代,下至元明时期,这些成果已成为主动性考古项目的重要补充。”李文瑛说。

  科技融合 文物焕新

  3500年前的文物如何在考古现场“保鲜”?在本次汇报会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修复师余腾飞揭开了谜底,“吉仁台沟口遗址出土的木质车辆非常脆弱,我们第一次尝试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同步开展,通过搭建临时保护棚、清理、信息采集、加固、提取、包装,实现了预期目标。”

  “文物保护能力的提升,让越来越多文物‘活’在当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党志豪说,去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新疆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出土的唐代纸质文书进行抢救性修复,以课题带动技术创新,让237件残破文书风采重现,最大限度保护了其原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与此同时,在新疆考古发掘和研究中,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已成为新常态,取得一系列新成果。此次汇报会上,四川大学副教授李兰作了《新疆轮台县奎玉克协海尔古城遗址环境背景研究成果汇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逸宸汇报了《古DNA研究揭示五千年来新疆人群演化历史》,不同的研究角度给人们带来新的启发。

  “多学科综合研究在新疆考古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更准确生动充分地揭示新疆考古发现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实证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生动阐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文瑛说。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海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