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广告 2023年10月27日

“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

昆仑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遗产活化提升大有可为

  十月二十六日,“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成果发布会在和田举行。地区融媒记者 董瑞强摄

  地区融媒讯  (记者  张勇  董瑞强)10月26日上午,“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队发布最新科考成果。科考队专家达成5点共识,共同认为,昆仑文化蕴含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承载着中华民族核心精神价值,和田是推进东亚与中亚、西亚、南亚区域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和通衢。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上,推进昆仑文化的总体性研究提升、文化遗产活化方面大有可为。

  10月11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巫新华担任学术领队,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教授海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穆桂金、中国社科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明鸣、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编审颜廷真、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陈进国等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科考队,历经13天,沿着216省道、克里雅古道、新藏线(G219)等线路,围绕昆仑文化主题,对和田昆仑山脉的重要地理标志、地质地貌、玉石产地、人文史迹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科学考察,确立了于阗南山、白玉河河源、玉河古道等重要地理标识,验证了史志记载的“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证实了2000多年前西汉汉武帝钦定于阗南山为昆仑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名正言顺、独一无二的特性。

  此次科考活动由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于阗学院昆仑文化中心主办。发布会现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科考队领队巫新华教授介绍了“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情况,发布科考成果。在综合分析和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科考队专家达成五点共识:

  昆仑文化蕴含中国“天人合一”宇宙观

  昆仑文化堪称一部宏大壮阔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全体中国人共有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和历史记忆,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容置疑和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深入挖掘、保护、弘扬昆仑文化资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昆仑承载着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天下一家”等核心的精神价值

  昆仑山一直是全体中华儿女心目中立心天地、安邦定国的圣山,承载着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天下一家”等核心的精神价值。以于阗南山、玉河古道为标志的新疆和田段昆仑山脉,是道教的第一仙山福地和佛教东传的第一圣地,也是佛教中国化开始之地,事关国家生态和文化安全治理的系统工程,建议有关方面统筹做好昆仑圣山文化公园建设、山河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工作。

  昆仑山成为当代欧亚大陆世界岛当之无愧的心脏地带

  巍巍昆仑更是当代欧亚大陆世界岛当之无愧的心脏地带。统筹做好昆仑世界岛的文化地标建设,既是推动新时代文化润疆、固疆、兴疆、强疆的自信之举,也是展现泱泱中华的礼义文明及各民族美美与共的自觉之举,更是提升昆仑为新天下之中的自强之举。

  源自昆仑山的和田玉产业前景广阔方兴未艾

  和田玉一直被视为中国的国玉、圣玉、君子玉,她引领了中国灿烂辉煌的玉文明及沟通天地人的国家祭祀体系,象征着“君子之德、中庸之道”的东方情操。和田作为中国第一玉都,凝聚着玉魂国魄。玉文化的传承创新及产业优化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

  昆仑文化总体性建设大有可为

  和田是推进东亚与中亚、西亚、南亚区域文化、经济交流的枢纽和通衢。作为多元文化通和的重镇和当代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和田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沿路民心相通方面责无旁贷,在深化于阗南山和玉河古道的中华文脉赓续,特别是昆仑文化的总体性研究提升、文化遗产活化方面大有可为。

  26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分3组,分别围绕“昆仑文化与和田昆仑”“和田玉与中华玉文化”“于阗佛教文化”展开讨论。

  来自全国30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