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图片专页 2023年11月20日

沙漠变良田 稻香飘满村

     远望稻香村,大片金黄的稻田与周边的村庄相映,形成一幅天然的美丽画卷。

     11月15日,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金黄的稻田里,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

     联合收割机“吃”进稻株“吐”出稻粒。

     如今,稻香村的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这是村民麦合吐木汗·热合曼在擦拭家具。

     游客在稻香村游玩拍照(资料图)。地区融媒记者 阿迪拉摄

     稻香村村民艾热提·肉孜买买提的农家乐每天都打扫得干净整洁迎接游客。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地区融媒记者许晓龙摄

  11月15日,记者来到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金黄的稻田里,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正在收割水稻。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一个个沙包,经过植树造林防风沙、土壤综合治理,如今这片土地稻浪翻滚,水稻种植面积1874亩,亩产达600公斤,昔日的沙漠小村变成如今的生态村。

  步入稻香村,只见绿树成荫,稻香阵阵,一排排传统“阿依旺”风格的民居,崭新的核桃木门,整洁的庭院里搭起一座座葡萄架。谁会想到,这里曾被沙漠包围,生态环境脆弱,许多农户不得不搬迁。

  今年70岁的麦合吐木汗·热合曼是村里的老党员,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让她感慨万千:“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十多年前全是沙包,那时村里都是沙土路,出行很不方便,生活条件很差,自然条件也很恶劣,遇到刮沙尘暴,甚至会把有些村民的把子墙房子刮倒。”麦合吐木汗说。

  2021年,在党和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帮扶下,在北京援疆指挥部的援助下,稻香村大力开展民居、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工程,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农户原有的馕坑、禽舍、庭院等格局不变,最大限度保留“烟火气”。同时,打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沙漠+稻田”生态旅游景观,利用7000余万元的援疆资金进行整村改造,全面规划实施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村改造项目,实现了“一户一业态,一家一产业”。

  村民艾热提·肉孜买买提在村里经营农家乐,他说:“随着我们村的生态环境改善,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利用这个机会把家里的旧房子改造成民宿,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了收入,今年我家的旅游收入达到5万元。”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麦合吐木汗·热合曼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村里通了柏油路,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生态环境好了,以前的沙包变成了民房和稻田,如今,村子成了旅游村,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观光旅游,邻居们都富起来了,不少家庭还买了小汽车,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稻香村以前的水稻栽培和管理跟不上,产量不高。2021年,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将1800余亩水稻田连片种植,请专家指导改良土壤、科学施肥、合理用水,优选具有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的水稻品种栽培,成功种植出了优质的水稻。

  和田县稻香专业合作社技术员黄友强说:“和田的土地大多是沙地,我们克服了沙地不易存水不易储肥的困难,选择种植耐干旱耐盐碱的水稻品种,引昆仑山雪水浇灌,加上和田当地温差大,使水稻品质大幅提升。”

  如今,沙漠水稻种植不仅成为稻香村的支柱产业,也带动和田县其他乡镇种植水稻。“今年,和田县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沙漠水稻种植模式,水稻种植面积达2.21万亩,水稻单产预计达到497公斤、总产达1.1万吨,水稻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2024年,全县水稻面积计划稳定在2万亩左右。”和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小康说。

  地区融媒记者  许晓龙  艾克甫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