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2023年12月01日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灵

地区融媒记者 裴淑梅 张灵 阿巴拜科日 通讯员 亚森江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每天课间,于田县阿羌乡喀什塔什村小学教师康京顺都会带着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昆仑山谷。正如孩子们所唱,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关怀下,孩子们每天笑开颜。

  位于昆仑山深处的于田县阿羌乡喀什塔什村距县城约130公里,其中有50公里是盘旋山路,海拔高,条件艰苦,这里的孩子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出生在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康京顺,1993年从部队退役后留疆成为于田县文化馆的一名干部。2016年,他主动申请来到条件艰苦的喀什塔什村,发挥自己所长,教孩子们练习书法、朗诵古诗词、学唱爱国主义歌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昆仑山深处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这个海拔近3000米的偏远山村,也因为康京顺的到来,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我喜欢康老师,所以我跟着康老师练书法,我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喀什塔什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图尔荪古丽·买吐送说。

  2016年,康京顺刚来喀什塔什村时,村里没有通柏油路,50公里的山路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车子在山路上盘旋行进,遇到雨雪天气,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山谷。当时,村里还没有通自来水,康京顺经常是渴了喝一口河水,饿了啃一块干馕。路不好,他经常一连几个月不回家,海拔高,导致经常头疼,他就吃一片止疼药,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康京顺退缩,他依然坚守在这里,用实际行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昆仑山深处乡村“最后一公里”。

  “每当看到孩子们的求知欲,看到他们的一张张笑脸,看到乡亲对我这么亲近贴心,我就感到特别欣慰,心里暖暖的。”康京顺告诉记者。

  7年来,康京顺同乡亲们成了亲人,坐在炕头拉家常,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开展文化活动,自己出钱买宣纸、笔墨、字帖,给孩子们教书法、教绘画,教他们唱爱国主义歌曲、朗诵古文诗词。如今,村里的孩子人人会写书法、会背古诗词、会唱爱国主义歌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康京顺的带动下,阿羌乡各小学也先后创办了书法、绘画、音乐兴趣班,校园广播每天滚动播诵古诗词,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康老师像亲人一样,用心教我们书法、绘画、朗诵,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非常喜欢康老师。”于田县阿羌乡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热西达·吾加阿不都拉说。

  2023年10月31日,康京顺由于长年在高原工作,积劳成疾,患上了冠心病,被送往于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治疗中,他仍放心不下山里的孩子们,病情刚有好转,他又回到村里继续为孩子们上课。

  “我舍不得这些孩子,舍不得这里的乡亲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后,我要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这里,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康京顺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主办单位:和田日报社| 声明:和田日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广告合作: